前言:
最近将15和16Pro更新了IOS26,在网上翻阅了一下,没有看见IOS26的内存分析文章,于是自己分析,整理笔记并水一篇文章。最近总有键盘侠秀优越,本文是给感兴趣,和善的,从未接触过的,预算有限的朋友准备的。
测试:
设备:iPhone15、IOS26、2025年9月24日
关于RAM运行内存分析数据:
软件:微信、墨迹天气、Outlook、Microsoft ToDo、QQ音乐 均在前台切换不会重新加载,+各种程序后台接受信息,关闭非必要程序后台刷新
内存情况:锁定1.2G、活跃1.75G、不活跃1.7G、压缩1G、空闲0.09G。
结论
维持使用系统稳定和基本日常程序(示例程序)使用:3GB
系统流畅体验和基本日常程序(示例程序)使用:4GB
在预算范围内,内存越大越好,越大后台能力越强,IOS26日常使用最好4GB及以上。
内存分类详解
内存分类详解:iOS 的内存管理机制继承自 macOS (Unix-like),其核心思想是“空闲内存即是浪费的内存 (Free RAM is Wasted RAM)”,系统会尽可能利用内存作为缓存来提升性能。
内存类型 | 英文 | 测试数据 | 核心定义与作用 |
---|---|---|---|
锁定内存 | Wired Memory | 1.2 GB |
系统核心保留区。这部分内存被操作系统内核、核心驱动程序和关键进程所占用,它被“锁定”在 RAM 中,永远不能被交换(或压缩)到闪存中。这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石,其大小相对固定。 |
活跃内存 | Active Memory | 1.75 GB |
当前工作区。这部分内存正在被前台应用和后台活动进程 actively 使用,包含着应用的代码、数据和堆栈。这是当前所有正在运行程序的直接工作空间。 |
不活跃内存 | Inactive Memory | 1.7 GB |
智能缓存区。这部分内存包含了最近被关闭或切换到后台的应用数据。它本质上是一个缓存。如果用户重新打开该应用,系统可以直接将这部分内存重新变为“活跃”,实现“秒开”。如果新应用需要内存,系统会优先回收这部分空间,因为它的回收成本最低。 |
压缩内存 | Compressed Memory | 1.0 GB |
高效备用区。从 macOS Mavericks 和 iOS 7 开始引入。当系统内存压力增大时,与其将不活跃内存中的数据写入速度较慢的闪存(即 Paging/Swapping),系统会选择将这些数据在 RAM 中进行实时压缩。这牺牲了少量 CPU 资源,但换取了极快的响应速度。当需要时,解压比从闪存读取要快得多。这部分内存仍然持有有效数据。 |
空闲内存 | Free Memory | 0.09 GB |
完全未使用区。这是系统中唯一完全没有被使用的内存。在现代操作系统中,这个值通常很低,因为系统倾向于用它来做缓存(即转为“不活跃内存”)。一个健康的系统空闲内存很低是正常现象。 |
必要内存
狭义必要内存(即时必要内存):这是维持系统运行和当前前台应用(示例程序)响应所绝对需要的内存。如果可用内存低于此值,系统将变得不稳定或极度卡顿。
- 锁定 + 活跃=1.2GB+1.75GB=2.95GB
广义体验必要内存:这是为了保证获得流畅多任务体验所实际占用的内存。5个应用之所以能快速切换而不重载,正是因为它们的数据和状态被保存在了活跃
或压缩
内存中。压缩
内存虽然不是“活跃”的,但它为后台应用保留了“快速复活”的能力。
- 锁定 + 活跃 + 压缩=1.2GB+1.75GB+1.0GB=3.95GB
可用内存
系统真正可以用来分配给新任务的内存,我们称之为“可用内存”。这是系统在不终止现有应用(或将其压缩)的前提下,可以快速调用的资源池。当前的1.79 GB
可用内存非常充裕,表明系统内存压力很低。这正是感到流畅的根本原因。
- 可用内存:
不活跃 + 空闲
=1.7GB+0.09GB=1.79GB
内存占用关键
空闲内存
低(如测试的 0.09 GB)是 iOS/macOS 内存管理高效的体现,不是坏事。真正衡量系统是否流畅的指标是内存压力。当可用内存
(不活跃内存+空闲内存) 持续走低,且压缩
内存快速增长时,才意味着内存压力增大,系统即将开始终止后台应用(俗称“杀后台”)。
不必为“剩余内存”焦虑。只要核心应用切换不重载,就说明内存是完全够用的。
iOS内存回收逻辑模型
当一个新应用请求内存时,系统的处理逻辑遵循一个成本由低到高的顺序:
- Level 1 (成本最低): 分配
空闲内存
。 - Level 2 (成本较低): 回收
不活跃内存
(本质是清空缓存)。 - Level 3 (成本中等): 进一步压缩其他应用的内存,增加
压缩内存
占比。 - Level 4 (成本最高): 终止(Kill)后台最久未使用的应用进程,释放其所有内存。此时用户再切换回该应用就会“重新加载”。
理解此模型有助于判断系统状态。上文中当前的状态远未达到 Level 4,系统主要在 Level 1 和 Level 2 之间轻松调度,证明 iPhone 15 内存配置对于我当前的使用场景是游刃有余的。
声明:
个人观点:
- 8GRAM是完全足够日常使用的,由于作者不玩手游,也很少刷短视频,未分析测试手游使用情况和别的应用使用占比情况。
- 不打游戏不用专业生产力软件,8G目前是够的!更详细测试需要底层命令了,懒得弄,感兴趣的人可以自己测试。
- 12g应该不会有什么本质改善,后台常驻能力会提升,但个人需求用不了这么多后台常。
- 内存RAM小3G的朋友建议更换手机,iPhone11及以后的手机可以正常满足使用(不打游戏),iPhone14pro及以后的日常并没有什么影响,内存代数都是6G及以上,都是LPDDR5及以上,看个人心情和需求吧。打游戏不清楚,不打手游,就不分析了。 内存LPDDR5x和LPDDR5实际并没有多大影响,IO总线吞吐量很少会长期需要这么高性能,内存功耗较低,因此从日常体验角度,个人可忽略,5代相对4代是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