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车研发的复杂世界里,团队、部门、零部件和流程交织成一张庞大网络。本文带你探索如何通过现代化管理方法打破系统孤岛,实现研发全程可控;化解跨部门协作壁垒,显著提升创新效率;在全程质量管控下,确保交付安心无忧;并通过洞察全局脉络,让决策精准高效。
打破系统孤岛,让造车完整可控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第一个核心问题是:当我们用系统赋能整车研发时,最关键的第一步是什么?
正如打造一台好车,第一步不是急着安装零件,而是画一张整车蓝图,明确它的结构,这是决定这台车如何被设计、如何被制造出来的顶层逻辑。
从市场需求,到型谱定义,再到研发过程,风险与质量把控,需要一套完整的架构蓝图。
整车研发是一个拆解再整合的过程,需要先像庖丁解牛一样,把一辆完整的车,按照业务模块进行原子化分解。
再将这些模块进行整合。把通用的能力沉淀为“平台”,把个性化的功能做成“模块”,这种高内聚低耦合的模式,在保证产品差异化竞争力的同时,能够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零件采购成本。
进一步细化到一个协同项目中,定义并沉淀由造车关键阀点串联而成的 1 级流程,和以数十个子系统领域构建而成的 2-n 级计划;每个垂直业务域的标准的项目动作通过模板固化下来,省却项目经理在每个项目中低效重复的拆解工作。
所以,项目经理得以将核心精力聚焦于真正的项目管理 —— 根据项目特性灵活化拆解,既可引入已有的标准子流程,又可以拆解多级子事项。在保证主干流程稳定的前提下,确保末端执行全面覆盖又不失灵活性。
化解协作壁垒,让创新效率倍增
有了清晰的流程设计和万行计划表的承载能力,就好像有了一张既精确又详尽的整车设计图纸,而这仅仅是伟大工程的第一步。
接下来更关键的挑战是——让成百上千的工程师,像精密的总装产线一样协同作战,既专注自己的战场,又要确保所有人的工作能严丝合缝地对接,让每个“车门”完美匹配“车身”。
在飞书项目主计划表中,分领域模块的项目参与者可以基于同一个上下文,同时进行项目计划的拆解和编排,实时感知,在线同频;同时,每个模块还可以自动拆解出自己的子计划表,与主计划表同步,避免信息过载和决策瘫痪。
既能「化整为零」,让每个团队都能轻装上阵;又可以「动态对齐」,确保所有人始终同频共振。
整车研发的项目周期比较长,少则1、2年,多则3、5年,计划制定常常是滚动深化,渐进明晰的。飞书项目支持计划表分片发布,先制定近期计划,再根据项目进程逐步细化。通过这种方式,拆解可操作的落地路径,让抽象变具象,而不是让简单变复杂。
有了详细的计划,在执行中,如何在高速变化的环境中,确保稳定交付?
飞书项目计划表支持基于关键里程碑,约束下级任务的最晚完成时间,并可在特殊情况下,灵活进行个例排期,确保整体交付最优解。
用系统守住交付的底线,用人来突破创新的上限。同时,把所有重复、繁琐的排期计算都交给了系统,支持根据依赖关系自动计算、正排倒排、工作日自然日快速切换……丝滑的表格交互和强大的公式引擎,把项目经理从“Excel表哥表姐”的角色中解放出来。
全程质量管控,让交付安心无忧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们不仅想要功能强大、快速迭代的汽车,更需要的,是有质量保障的汽车。在汽车行业,质量不是最后一道关卡,而是贯穿全程的生命线,一次疏忽就可能导致数亿元的召回成本,甚至生命的代价。
因此,我们在这套高速运转的流程引擎上,设置了多个关键的“质量阀点”。
每一个阀点都是一个智能的安全锁,确保车辆在创新的高速公路上飞驰时,始终行驶在安全的轨道上。
飞书项目的评审管理能力支持设定项目阀点和质量阀点,覆盖从顶层的项目投资回报评审,到工程里程碑管控,再到末层产线文件签署,管理阶段阀点、交付物标准。
例如,在产品试生产准入阀点的评审中,项目中的质量代表角色,会依据预设规则,自动同步并授权为本轮评审的质量裁判员角色。
在这样一个决定项目能否准出的关键会议前,质量裁判员会依据项目类型与复杂度,对标准检查清单进行审慎裁剪。系统随后会将每一项关键质量要素,如尺寸测量报告、过程能力指数,自动分配给对应的生产工程师或质量工程师等角色,并锁定评审范围。这一步确保了评审的焦点明确、标准统一,且任何人无法在评审中临时更改,保证了准出决策的严肃与公正。
收到任务的工程师会根据分配到的具体要素进行严格审查,给出专业判断结论。这一步前置流程,让相关角色提前收集上下文并初步判断,提升评审会效率。
进入正式评审环节,所有评审人员针对要素结论独立投票,他们的评审结果将被系统自动聚合,根据规则生成一份综合性质量评审结论。最终,这个阀点的准出状态将由质量裁判员确认。更为重要的是,评审中发现的任何遗留问题或缺陷,都会被系统记录并关联至下一个里程碑质量阀点,确保问题不会被遗漏,实现质量的闭环管理。
最终,保障这辆高速行驶的“研发列车”,永不偏离主线,全程质量管控,让交付安心无忧。
洞见全局脉络,让决策精准高效
解决了交付的高效、质量问题,我们再来看最后一个命题:在这个极为复杂的研发过程中,如何让所有团队成员看清全局?
让我们从一位座舱事业部项目经理的工作开始。在他的日常工作中,他需要的是一张清晰的项目甘特图,展示着从设计到量产的每一步,任何偏差都会实时标红。
接下来,我们换到座舱事业部负责人的视角。他看到的是旗下所有项目的横向对比图,资源冲突、项目瓶颈一目了然。
但这还不够。对于车型负责人,甚至CEO来说,他们需要一张更大的“全局作战地图”。
过去,这张图需要 PMO 团队,花费至少一个星期,从多个不同的系统里导出数据,用PPT手工拼接而成。当你看到它时,数据已经过时了,即使管理层发现问题风险,也无法下钻追踪。
而在飞书项目的全域图中,它是实时的,是活的,是一个点击即可生成的。
在这张全域图中,你首先看到的是整车一级计划的实时全景——关键里程碑与健康状态一目了然。各二级空间,如智能座舱、三电开发等核心领域进展也被跨空间聚合呈现,让你快速把握项目重点。一旦发现风险异常,你可以直接从顶层下钻到最细颗粒度的任务,查看具体的设计文档、测试报告甚至代码提交记录,快速定位问题根源。
所有数据均实时来自飞书项目中的研发活动 —— 你可以自由合并或拆分数据源、定制树形结构和下钻维度,将它推送给相关负责人,让所有人可基于同一张作战地图监控进展、识别风险。
在 2025 年 9 月 10 日的新品发布会上,飞书项目重磅发布了 整车研发解决方案,聚焦战略、产研、质量和服务全链路的复杂协同场景。目前该方案已上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这里查看详情:整车研发解决方案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