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公司内部编码规范及本学期编码需遵守的规范
(一)大公司内部编码规范示例(以谷歌C++编码规范为例)
1. 命名规范
- 变量、函数名采用小驼峰或下划线命名法,例如 int studentAge 或 int student_age ;类名采用大驼峰命名法,如 class StudentInfo 。
- 常量全大写,用下划线分隔,如 const int MAX_STUDENT = 100; 。
2. 代码格式 - 缩进使用2个空格,避免使用制表符。
- 函数、类的大括号单独占一行,代码块内的逻辑结构清晰分层。
3. 注释规范 - 关键函数、复杂逻辑处需写函数说明和逻辑注释,采用 // 或 /* */ 格式,注释要简洁明了,说明“做什么”而非“怎么做”。
4. 错误处理 - 对可能的异常输入、边界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避免程序崩溃。
(二)本学期编码需遵守的规范
1. 命名清晰性
- 变量、函数名要见名知意,例如计算圆面积的函数命名为 calculateCircleArea ,避免 f1 、 a2 等模糊命名。
- 类名体现其功能或所封装的实体,如处理学生信息的类命名为 StudentManager 。
2. 格式一致性 - 统一使用4个空格缩进(或根据课程要求),代码块的大括号位置保持一致(如左大括号与语句同行)。
- 运算符、逗号后要加空格,如 int a = 10, b = 20; ,提升代码可读性。
3. 注释必要性 - 对于复杂算法、关键逻辑步骤,必须添加注释说明。例如实现二分查找时,注释说明查找的区间变化逻辑。
4. 逻辑正确性与健壮性 - 编码前先梳理逻辑,确保算法正确;同时考虑输入的合法性,如输入数值范围、类型等,添加必要的校验。
二、《数学之美》阅读体会(以“信息的度量和作用”章节为例)
在阅读《数学之美》中“信息的度量和作用”这一章节时,我深刻体会到数学原理在信息领域的精妙应用。
这一章节中,香农的信息熵概念让我茅塞顿开。信息熵用于衡量信息的不确定性,比如在自然语言处理中,通过计算文字的信息熵,可以判断一段文本的信息量大小。这让我意识到,看似抽象的数学公式(如信息熵公式 H(X) = -\sum_{i=1}^{n} p(x_i) \log_2 p(x_i) ),实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它给我的启发在于,在编程解决问题时,尤其是涉及数据分析、信息处理的场景,不妨从数学角度思考本质。例如在设计一个文本压缩算法时,可利用信息熵来分析字符的出现概率,从而优化编码方式,提升压缩效率。数学不再是枯燥的公式堆砌,而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这种跨界的思维碰撞,让我对计算机科学的学习充满了更浓厚的兴趣,也明白要在编程之路上走得更远,数学基础的夯实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