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识ERP
1.1 企业管理的困惑
- 全球竞争激烈,没有受保护的领地
- 竞争策略演变:
- 敌无我有
- 敌有我优
- 敌优我廉
- 敌廉我走
- 敌廉我快
1.2 速度成为新的竞争条件
- 1995年:美国公司提出"955"要求(95%订单5天内出货)
- 2004年:中国台湾神达公司实现"982"(98%订单2天内出货)
- 机械行业也面临出货提前期缩短的压力
1.3 制造业悖论
企业运营中的基本矛盾
- 如何满足多变的市场需求?
- 如何准确及时做出客户承诺?
- 如何处理紧急订单?
- 如何保持均衡生产计划?
- 如何准确了解生产情况?
- 如何管理供应商?
- 如何避免物料短缺与库存积压?
- 如何提高质量并降低成本?
- 如何做好财务分析与资金计划?
- 如何统一各部门观点与语言?
蕴含的基本矛盾
- 市场需求多变 vs 生产计划稳定
- 库存积压 vs 物料短缺
- 高质量 vs 低成本
- 部门本位观 vs 统一观点
1.4 ERP的定义
- ERP =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
- 代表全球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企业管理理念与方法
- 已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也指一类企业管理软件系统
1.5 制造业基本方程与MRP
制造业基本方程
- A:要制造什么?(主生产计划)
- B:用什么制造?(物料清单BOM)
- C:手中有什么?(库存记录)
- D:还应准备什么?(物料需求)
- 公式:
A × B – C = D
MRP(物料需求计划)
- 是ERP的核心
- 模拟和解决制造业基本方程
- 基本逻辑:根据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和库存记录,计算物料需求
- 目标:以最小库存量满足需求,避免物料短缺
1.6 ERP的功能
1. 解决市场多变与均衡生产的矛盾
- 主生产计划均衡安排
- 总量匹配市场需求,不追求时刻匹配
2. 改善客户供货承诺
- 提供可承诺量数据
- 明确交货能力,及时响应客户需求
3. 解决库存管理难题
- 通过MRP计算物料需求
- 实现最小库存满足需求,避免短缺与积压
4. 提高质量并降低成本
- 工作有序化
- 减少废品,一次做好
- 质量提高与成本降低相伴而来
5. 改变部门本位观
- 整合各子系统(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采购)
- 统一数据环境,流程化管理
- 各部门更好了解企业整体运作
6. 应用不再局限于制造业
1.7 ERP实施
关键因素
- 技术
- 数据
- 人
常见失败原因
- 高层领导缺乏重视和参与
- 不愿改变工作方式
- 数据不准确
- 实施团队组织不当
- 关键岗位人员调动
- 计划不周,部门协调不好
- 实施周期太长
- 培训不足
第2章
(3)时段式MRP的前提条件
-
主生产计划
-
物料清单
-
库存记录
-
物料代码
(4)时段式MRP的基本假设
-
保证BOM和库存记录文件的数据的完整性
-
所有物料的订货提前期是已知得
-
所有受其控制的物料都要经过库存登记
-
用于构成某个父项的所有子项都必须下达父项的订货时到齐
-
每项物料的消耗都是间断的
累计提前期:
从采购原材料开始计算(同一天可以买不同物料)
(5)时段式MRP的数据处理过程
物料的库存状态数据包括:
- 库存量:即库存可用量,指某项物料在某个时区的库存数量
- 预计入库量:指在本地时区之前的各时区中
- 毛需求量:市场预设
- 净需求:毛需求 - 库存量
(1)理解MRP2
把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采购等各个子系统结合
-
MRP2是制造业资源计划的英文缩写
-
财务系统与生产子系统结合一体使闭环MRP
供应商到客户的全部环节都集成起来
5 物料管理
5.1 物料管理的内涵和目标
库存周转次数是一个重要概念用来反映一年库存运动的速率
库存周转次数 = 年销售产品成本 / 库存平均价值
5.2 库存目的和费用
库存:为了保证生产和客户服务正常进行的一切存储的物料
库存是对生产的支持,又是对生产的结果
库存目的:
-
安全库存
-
预期库存(季节性库存)
-
批量库存
-
在途库存
-
囤积库存
5.3 确定订货批量的方法(选择成本最小的方法)
成本 = 订货费用(订货次数有关)+ 保管费用
固定订货批量法
特点:批量固定但订货时间间隔不固定
适应场合:通常限于订货费用比较大的部分物料
订货费用 = 订货次数 * 每次的费用
保管费用 = \(10 + 15 * 3 * 1 + 20 * 2 + 5 * 3 + 10 * 4 + 30 * 1 = 180\)
作业里有提前期
经济订货批量法
采购成本,订货成本,库存持有成本,缺货成本(不考虑第四项)
假设条件:
-
一年的需求量固定
-
不允许出现缺货
-
不存在批量折扣
-
需求连续
- 采购成本公式(跟订货量无关):
R:每年的需求量
C:单位商品价格
采购成本 = \(R * C\)
平行\(x\)轴
- 订货成本(每一次去订货发生的费用,与订货次数有关):
R:每年的需求量
Q:每次的订货量
S:每次的订货成本
订货成本 = \(S * (R / Q)\)
反比例函数
- 库存持有成本/保管费用:
Q:每次的订货量
I:单位商品的年存储费率
C:单位商品价格
保管费用 = \(Q / 2 * C * I\)
一次函数
总成本 = 三成本之和
\(EOQ\):总成本最低的点
当订货成本 = 库存持有成本时,总成本最低
最低订货量 \(Q = sqrt(2 * R * S / C * I)\)
计算最低成本步骤:
确定总成本最低时的Q(订货量)
带公式
TC = 100 * 3 +
10 * 1 + 13 * 3 + 20 * 2 + 5 * 3 + 6 * 4 + 30 + 24 * 2 = 506
按需订货法:
需要多少订多少
适用场合:价值高,需求极不连续
TC = 7 * 100 = 700
时区订货批量法
见手机拍照
TC = 3 * 100 +
10 + 20 * 2 + 10 + 30 * 2 = 300 + 120 =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