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快速发展的今天,360环视系统 已成为智能驾驶和自动泊车的标配技术。无论是泊车入位、低速行车还是复杂路口的安全辅助,360环视都依赖于 多路摄像头 的实时接入与高效处理。然而,传统硬件平台往往在摄像头数量、编解码效率和推流延迟上存在瓶颈,难以满足行业对 高并发 + 低延迟 的要求。
作为嵌入式领域的先行者,米尔电子基于瑞芯微 RK3576开发板,推出了针对车载360环视的解决方案:支持 12路摄像头 并发输入,并通过高效的视频编解码与 RTSP 推流,实现端到端仅约 120~150ms 的低延迟体验,成为车载环视的理想硬件平台。
米尔RK3576开发板标注图
一、车载360环视的核心需求
1)多路摄像头接入能力:车辆通常需要前、后、左前、右前、左后、右后以及顶部前后等多个摄像头实时采集画面,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景环视。行业趋势要求至少 8~12路 高清输入,以确保无死角覆盖。
2)视频编解码效率:摄像头采集到的视频需要实时编码传输,否则会产生带宽与存储压力。高效的 H.264/H.265 硬件编解码 能在保证画质的同时大幅降低带宽消耗。
3)低延迟推流:环视系统直接关系到驾驶安全,延迟过高可能导致驾驶员看到的画面滞后,从而带来风险。端到端延迟必须控制在 200ms 以内,最佳应在 120~150ms 左右。
二、米尔RK3576开发板的优势
高性能架构:RK3576 采用 8nm 工艺,搭载 四核 Cortex-A72 + 四核 Cortex-A53,配合 Mali-G52 GPU 与 6TOPS NPU,为车载环视提供充足的算力与扩展空间。
12路摄像头接入:通过 3 路 4-lane MIPI-CSI 接口,并搭配视频转换模块,RK3576 能同时接入 12 路 1080P@30fps 的高清摄像头,轻松满足360环视的多路需求。
低延迟 RTSP 推流:在米尔的优化方案中,RK3576 将摄像头数据经 RGA 图像处理 → VPU 硬件编码 → RTSP 网络推流,在另一端快速解码显示。实际测试显示,编码延迟仅 80~100ms,网络传输与解码约 40~50ms,整体端到端延迟稳定在120~150ms。
稳定与可扩展性:在 12 路高清视频并发运行的情况下,CPU、GPU、VPU 等单元占用率均衡,保证系统长时间稳定运行。同时,NPU 仍有冗余算力,可以加载 AI 模型,用于行人检测、障碍物识别等高阶功能。
米尔RK376开发板接口丰富
三、车载环视典型应用场景
l 自动泊车辅助:12路摄像头画面实时融合为鸟瞰视角,驾驶员可清晰掌握车身周边环境,显著提升泊车安全性与效率。
l 盲区消除:通过侧面与后视摄像头覆盖,消除驾驶过程中常见的视觉盲区,降低碰撞风险。
l 低速行车辅助:在狭窄道路或复杂工况下,系统实时推流画面,帮助驾驶员精确操控。
l 高级驾驶辅助(ADAS)扩展:借助 6TOPS NPU,环视系统还能叠加行人检测、车辆识别、危险预警等功能,进一步拓展为智能驾驶的重要模块。
四、总结与引导
米尔RK3576开发板凭借 多路摄像头 接入能力、高效视频编解码 与 低延迟推流 表现,为车载 360 环视系统提供理想的硬件平台。它不仅能够满足当前自动泊车与安全驾驶的需求,还能为未来的 AI 感知与融合应用提供扩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