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就这样在瞬息之间离去,在九月的最后一天里,我开始回忆。
今年的CSP-S1在9月20日,开学后只有三周时间,第二周和第三周的周一二三,学校给我们安排了晚自习第三节课的初赛练题,很显然这是不够的。
在一个信奥弱校的“重点班”里,你不应该期望有机会停课准备一个没有什么前景的比赛,在那六天里,往往是一边反复刷着洛谷有题上去年在赛场上做过的真题,一边心里不甘心:提前被招进来,没准备的情况下,中考不出所料的没能“出逃”到强校。心里是许多如果。
如果当初没有来这里,而是选择留在初中备战中考;如果自己去年S组再高几分拿到一等获得NOIP体验选手的资格,今天的自己是否有机会在经营了许久的信竞上拿到耀眼的成绩呢?
24年的题是反反复复看过,阅读和完形试图理解,老师的打印机里最后几段代码一次次被我打印,逃避,挣扎,只被读懂了大概。
那几天大概是在这个学校里最忙的日子,没有抬头,没有喘息,刚从睡梦中被未完成的作业唤醒,又坠入到第二天繁琐任务的梦境里。那几夜没有梦,有的只是一种紧张的迷幻感。
晚自习刚考了试,爬梯,推门,就坐进了机房。写作业吗?又不甘心
集训结束时,教室里还全是人,大家因为作业自愿上“晚四”。我匆匆收起,整理,记录,没能完成的作业。
回寝,回到安静的地方。
熄灯,熬夜吗?
不敢熬,熬完了作业第二天的课就完了,课完了又要花更多时间补上。没有时间,于是潦草刷牙洗脸,沐浴在室友的灯光里入眠。
无梦。
那天醒来就是三点,没有闹钟,只是感觉再不写来不及了,猛坐起,轻悄悄踮着脚从上铺,下了梯。
开学第二个的周五,下午忙完了作业,突然想起笔记本忘在机房。周六还要上课,赶紧爬上图书馆而寻。给L老师打过电话,只有办公室开了门,灰溜溜进去,另一W老师突然给我讲起来“英才计划”如何如何,匆忙间只听了个大概,还知道自己被L老师推荐了,填表,等开了机房门,取了笔记本。
后面就是初赛,连带周二下午笔试,被一大堆看不懂的英文和完全没见过的数学题击溃,一时让我怀疑自己到底选的是不是计算机。行知课时回到教室,明白没做准备的东西不会属于我的。说不清那种感觉,失落还是突然清醒,不明白。
第二天下午。
W老师来了一楼,我的笔试居然过了。
周五就是面试。
下午请了假,来到川大。
川大望江校区很大,迷路,导航。
签字,候场,入场,面试。
结结巴巴没能答出来该怎么平衡二者,没想到问的是时间不够是否舍弃之一。
一位专家劝我“再好好考虑考虑”,大概就是面试失败了吧。最后匆忙补上一句,离场。
我一个人走在望江校区里,不知道何去何从,拿出手机,刷起视频,一个小时以后才回家,回拨了家人的电话,仿佛面试刚刚结束。
看到了刚搬来的川音,一位大爷在地铁站里弹钢琴。
三号线那么长,从这端到那端,从川大回到家。
这样结束吧!
——然而,月考的第二天,我的走读生同学告诉我,家长告诉她我进了英才计划。
于是就这样稀里糊涂成为英才计划的正式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