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概述... 1
2..... 分析过程... 2
3..... 总结... 4
1. 概述
本人以前主要做技术方面的相关工作,感觉自己技术做到现在的程度,已经无法再提升了。所以现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市场开拓和售前,做市场与做技术相比,没有谁好谁坏,更多的是两种做事的不同思维与融合的过程。
总之是为了拿到项目,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接触的大部分人认为:没有运作的项目,不会投标。因为成功几率小嘛,这个判断的出发点是:(1)技术层面只能依靠招标技术要求,可能和实际的需求相差较大;(2)商务层面是完全没有接触过甲方的相关人员,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本身就是一种抵触心理。
从两个维度来分析这个问题:是否运作、是否投标。中标之后是另外一回事,不在此讨论范围内。所以我们面临4种情况:
A方案:运作项目,投标;
B方案:没有运作项目,投标;
C方案:运作项目,不投标;
D方案:没有运作项目,不投标。(注:以下使用方案类别)。
如下图:
2. 分析过程
这4种方案,使用排除法,基本排除掉C方案和D方案的。所以,我们分析只针对A方案和B方案。
(1)A方案:运作项目,投标。是正常人的思维,都会这样做,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运作项目的力度值,这不是一个能够准确判断值,而是做事过程中的感受值。我的亲身经历,去年写过一篇文章:《2000万预算的项目,为什么跟踪15个月失败了》,这个项目是公司领导层重点关注的项目,我只是充当一个前期解决方案和投标方案的角色,但是从上到下都信心满满的认为肯定能够中标,但是最终让一个我们认为最不可能的公司中标了。后来我反思整个过程,这篇文章从能力边界、思维转变、信息传递、过程管控和项目报价进行了总结(这篇文章没有发到这个公众号)。我想表达的意思,运作项目的力度值等于把感受值变成准确判断值,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2)B方案:没有运作项目,投标。这个方案某种程度上就是抢标,在部分人认为:这个方案没有成功中标的可能性,就算中标了,项目实施过程中也是坑。
首先,我们用变相思维判断在没有运作项目的情况下有没有投标的可能性,A方案运作项目都有不中标的可能性,是否证明B方案就有投标的可能性,我认为这个判断是成立的;
其次,是否符合招标公告中的资质要求,也就是运作项目的公司设置的第一道门槛是否能够跨过去;
再次,买标书后,是否满足招标书中的技术要求及参数,这里最大的争议点是:没有进行现场调研,技术要求与实际需求的偏差不好评估。但是作为常在某个领域及有经验业内人员业讲,只需要评估是否能够基本满足技术要求。为什么,因为已经运作项目的中标公司在实施项目过程中也不好做,也就是技术要求是随时会变的,做过项目的人员应该清楚一点:天下没有好做的项目,也没有无法验收的项目。当然,在投标的过程中也有空间(不在此讨论范围内)。
最后,就是人员方面问题,没有提前接触过业主单位的人员,我也算半个从技术转市场,感受到和人打交道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而且往往不一定有效果。不管有没有关系,既然中标了,就是法律上的甲乙双方关系。从业主方的角度有两个方面:1)相中的公司没有中标,他们内部的相关人员肯定是有责任的,我们自己的一个项目,在投标的过程就差点被一个完全不是这个领域的公司中标了;2)已经是木已成舟,他们肯定也不想项目完全跑偏和失败。就是大家都上了一条船,就算大家都相互看不上对方,最终谁先跳船呢?谁会最终这样决定呢?从中标方的角度:1)总之运作项目是一个过程,只是中标前运做,还是中标后运做,涉及到的成本不一样;2)既然在商场中混,肯定得有把陌生人变成熟人的能力,因为不可能所有合作关系都是天生就认识的;3)既然要生存,既然打算做项目,其实就一个字:熬,有其他灵丹妙药,我都不相信。
3. 总结
尽管大部分项目都有运作的过程,但是在国家整体管控下,还是越来越正向循环,项目执行过程有困难,但是不会有太大偏差。
世界上有玄学,但是不要过度玄学,打铁还需自身硬。往往说没有运作的项目不投标,其实还是综合实力有所欠缺及没有上来就正面PK的勇气。
物联网&大数据技术 QQ群:54256083
物联网&大数据项目 QQ群:727664080
QQ:504547114
微信:wxzz0151
博客:https://www.cnblogs.com/lsj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