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对文科有一种别有的情感吧,怎么说呢,我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在中学时,
物理和历史不能一起进行选择呢,基于这个我还是选择了物理,但是对于一些情感
类和历史类的书籍或者视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他们好像是我在干涸沙漠中的一股
清泉,我在看他们的时候有一种享受,能够缓解疲劳,可能是我ENFJ-ISTJ的特性,
现在我来介绍下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这是一个既浪漫又苍凉的故事,标题“倾城”二字,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双重含义。
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前后的上海和香港。
女主角:白流苏,一个出身于上海没落望族的大家闺秀。她离婚后回到娘家,积蓄被兄嫂花光,还备受冷嘲热讽,在家中处境艰难,急于寻找一个经济上的依靠来摆脱现状。
男主角:范柳原,一个英俊潇洒的南洋华侨,继承了大笔遗产的富家公子。他玩世不恭,风流倜傥,追求精神上的恋爱与调情,但对婚姻和责任感到恐惧。
两人的相遇始于一场相亲:范柳原本是介绍给白流苏的妹妹宝络的,但范柳原却看中了陪同前来的白流苏。随后,范柳原邀请白流苏到香港浅水湾饭店相会。
在香港,两人展开了一场高级的、精明的爱情博弈:
白流苏的目标是婚姻:对她而言,婚姻是一张长期饭票,是她逃离原生家庭、获得社会尊重和经济保障的唯一途径。
范柳原的目标是恋爱:他想要的是一个能理解他、与他调情的“红颜知己”,而非受婚姻束缚的妻子。他认为天长地久的婚姻是虚伪的,只想拥有一段浪漫关系。
两人互相吸引,但又各怀心思,不断试探、拉扯。就在范柳原即将放弃、准备独自去英国,而白流苏也似乎要沦为情妇时,战争的炮火改变了一切。
日军进攻香港,香港的沦陷(“倾城”),打断了所有世俗的算计。在生死边缘,整个世界都崩塌了,只剩下他们两个人。在这座沦陷的城市的背景下,所有的算计、博弈都失去了意义。他们发现,彼此是乱世中唯一的依靠。
最终,他们结婚了。
标题“倾城之恋”的双重含义
字面与浪漫含义:指代香港的陷落(倾覆一座城),成就了一段恋情。是战争这座大背景,以一种毁灭性的力量,促成了这对现实男女的婚姻。
反讽与苍凉含义:张爱玲的笔调是冷静而讽刺的。一段婚姻的达成,不是由于纯粹的爱情,而是由于一座城市的毁灭。这并非一个“英雄美人”的浪漫传奇,而是一个在毁灭中求生存的、无奈的结合。“倾城”在这里充满了反讽和悲凉感。
主题与艺术特色
苍凉的爱情观:张爱玲揭示了爱情在现实(尤其是经济、生存)压力下的不堪一击。爱情中充满了算计、博弈和生存的无奈。所谓的“圆满结局”背后,是巨大的荒凉。
女性在旧社会的困境:深刻描绘了白流苏作为离婚女性在封建大家庭中的悲惨处境,以及她将婚姻作为唯一出路的无奈选择。
精妙的心理刻画与比喻:张爱玲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男女主角之间微妙的心理活动。她善用新奇、精警的比喻,将人物的情感与环境融为一体。
参差对照的写法:故事中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处境中做出最利己的选择。她笔下的人物是真实的、复杂的。
经典名句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
这段话最集中地体现了张爱玲的苍凉与反讽:个人的微小幸福,竟是建立在整座城市和无数人的巨大悲剧之上。
总而言之,《倾城之恋》不是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它是一个关于生存、算计和在时代洪流中个人命运的苍凉寓言。它浪漫的表象下,藏着张爱玲对人性与爱情最深刻的洞察和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