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我的第一篇博客,是想要做一些学习上的记录以及分享,如果能够帮到人那我会相当高兴以及荣幸,路过的朋友如果发现我的错误希望能够指出,在此提前先感谢!好了话不多说
通过结构的视角并且简单的来看计算机网络是由节点和编组成的一个系统,节点可以是端-end(也就是电脑,手机,甚至是一双能联网的拖鞋————正所谓物联网时代),交换机-switch,路由器-router等网络交换设备,编呢就是通信链路(是数据传送的媒介)
从一个服务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网路就是分布式应用进程,以及为分布式应用进程提供通信服务的基础设施,那为什么要用这个角度来看呢,因为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为人们提供服务,什么计算啊,存储数据啊,网购啊都是为了方便生活,如果不能提供服务,那这些破铜烂铁的价值只有回收厂当天的回收价格
网络的服务怎么提供呢,我现在知道的有两种方式:
1:C/S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用户在客户端当中进行一些点击将一些指令传输给服务器,服务器再通过用户给的指令去做相应的响应(服务),客户端是后启动的而主动的,服务器是先启动的而被动的。让我们想一想为什么是这样,如果说客户端先启动而服务器还尚未启动用户通过在客户端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将得不到任何响应。“用户在客户端当中进行一些点击将一些指令传输给服务器,服务器再通过用户给的指令去做相应的响应”以上就是答案
客户端不多赘述,可以想象它是一个中间人,是用户和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的中介。最后这一种模式有一些很明显的弊端,就是随着访问用户的增加或者说在线用户的增加,服务器会宕机,并且没有所谓的缓冲,没有说用户多服务器会变慢,不管怎么多,慢慢处理就是了,但不是这样而是到一定的数值就会直接罢工,并且因为用户的增加所要存储的数据也会越多(写入磁盘的)所以为了尽量避免罢工以及磁盘空间的不够就要经常扩容,这成本是很高的,不仅仅是设备价值还有维护成本以及一堆杂七杂八的
服务器就是由一系列的硬件以及软件组成的,具有逻辑运算,信息存储等能力的,是客户端提及功能实现的根本
2:peer-peer 对等模式,用户既可以是客户端亦可以是服务器,用户可以从别的用户那里获得需要的数据资源,别的用户也可以从自身获取一定的数据资源,在用户越多的时候请求方就越多,响应方也会越多。这个模式很好的解决了C/S模式的弊端,但也丢失了传输速率稳定性,人多就快,人少就慢嘛。
呃就先这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