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申请分配阶段
由需要使用总线的主模块或主设备提出申请,经过总线仲裁机构决定下一个传输周期的总线使用权。也可将此阶段细分为传输请求和总线仲裁两个阶段
2.寻址阶段
获得使用权的主模块,通过总线发出本次要访问的从模块的地址以及有关命令,启动参与本次传输的从模块
3.传输阶段
主模块和从模块进行数据传输,可单向或者双向
4.结束阶段
主模块的有关信息均从系统总线上撤出,让出总线使用权
总线定时是指总线在双方交换数据过程中需要时间是配合关键的控制,这些控制被称为总线定时,实质上是一种协议或者规则
异步通信
由统一时钟控制数据传送
同步通信
采用应答方式,没有公共时钟标准
总线控制器采用一个统一的时钟信号来协调发送和接受的双方传送定时关系
假设CPU作为主设备,某个输入设备作为从设备
1.CPU在T1时刻的上升沿给出地址信息
2.在T2点上升沿给出读命令(低电平有效),与地址信息相符合的输入设备按照命令进行一系列内部操作,且必须在T3度上升沿来之前将CPU所需的数据送到数据总线上
3.在T3点的时钟周期内,将数据线上的信息传送到其内部存储器
4.在T4点上升沿撤销读命令,输入设备不再向数据总线上传输数据,撤销它对数据总线的驱动
通信方式 | 特点 | 优点 | 缺点 | 原理 |
---|---|---|---|---|
同步定时方式 | 1. 采用统一的时钟信号控制所有设备操作12 2. 固定时间间隔的总线周期23 | 1. 传输速率高,吞吐量大12 2. 控制逻辑简单23 | 1. 强制同步,灵活性差12 2. 可靠性低(无法验证数据有效性)12 | 所有设备共享同一时钟,每个总线周期完成一次数据传送23 |
异步定时方式 | 1. 无统一时钟,依赖“握手”信号23 2. 分为不互锁/半互锁/全互锁类型23 | 1. 灵活性高,适应不同速度设备23 2. 可靠性强(可验证数据)23 | 1. 控制复杂,需额外握手信号23 2. 传输效率较低23 | 通过请求-应答信号实现主从设备间的时序协调23 |
半同步通信 | 1. 结合同步和异步特点45 2. 引入等待周期(WAT)机制45 | 1. 兼顾效率与灵活性45 2. 适应速度差异较大的设备45 | 1. 系统复杂度增加45 2. 时钟频率受限45 | 在同步框架下允许从设备通过反馈信号延长准备时间45 |
分离式通信 | 1. 总线周期分为两个子周期45 2. 主从设备可独立申请总线45 | 1. 总线利用率高(无空闲等待)45 2. 支持并行传输45 | 1. 控制逻辑复杂45 2. 需额外仲裁机制45 | 主设备发送命令后释放总线,从设备准备完成后独立传输数据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