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视频号:sph0RgSyDYV47z6
快手号:4874645212
抖音号:dy0so323fq2w
小红书号:95619019828
B站1:UID:3546863642871878
B站2:UID: 3546955410049087
“掐尖”招收高中生的现象终于引起高层的警觉,再加上一年前教育部向社会的承诺,要增加普高招生,解决群众的焦虑。政策层面的持续发力,一场关于县域发展和教育公平的深层变革正悄然展开。 日前,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对推进县域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时间节点是2030年前完成。 “掐尖”招收高中生和普职分流,一个是县级政府的烦恼,一个是广大家长的焦虑。说实在话,前者关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公平,后者则直指社会对子女成才路径的深层焦虑。 一所高质量的县中不仅是留住学生的关键,更是县域人才回流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点燃地方活力的现实引擎,吸引更多家庭选择留下或回流,形成良性循环。留住了学生,也就留住了家长。留住学生,县中的教育质量就不会下降,名校的吸引力,那就是留住了人口。区域内人口正增长、至少是不收缩,县域的整体发展才有了稳定的人力基础与持久动力,经济社会才能发展得起来。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正需打破生源争夺的恶性循环。严禁跨区域“掐尖”招生,正是扭转县中优质生源流失的关键一步,也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源动力。 普职分流不仅是家长的焦虑,还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这种焦虑源于我国千年以来的传统文化观念,“西来”的普职分流显然与中国文化传统存在冲突,是一种水土不服的表现。社会上对中职教育某种程度的歧视或忽视,让广大家长和学生对普职分流感到焦虑,其实社会各界都是焦虑的。而这种歧视、这种焦虑是因为社会制度设计不完善带来的。普职分流、县中塌陷、寒门难出贵子等教育焦虑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由于人为的高中学位紧缺,将内卷提前到了初中。有些孩子被迫选择中职教育,从而被迫走上一条不那么被社会看重的道路。这对那些开智迟的、非考试型的、偶然因素导致考砸的、偏科型的孩子们是不公平的,对他们的家长显然也是不公平的。 我曾经在公众号上写道,要是让我有决策权,我就敞开学校让所有的孩子都上普高,而高考录取线就分成三档,本科、专科、中职。孩子们凭本事去考试,这样自然就分流了。其好处是,首先解决了家长和孩子的焦虑,也就是解决社会问题;再次是孩子们凭本事上学相对是服气的;三是高中阶段是孩子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而现今中职的孩子们很多是破罐子破摔的,因为已经被人“看不起”了;四是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后,孩子即使不能上本科,只能读中职,那他的智力、体力也发育到更能够适应专业技能学习的阶段,这样对家庭、对个人、对社会都是正向的,而不是在孩子阶段就被早早地抛入社会的海洋去挣扎;第五是在三四十年前我们就是实行高中毕业才能考中专的制度的,而且历史证明这个制度是行得通的。 近几年我国出生人口逐年下降,年出生跌破900万,而大学毕业超过1100万,不需要很多年中国的大学就能够容纳全部的孩子上学,那时我们还需要普职分流吗? 扩大高中招生规模,解决群众和社会焦虑!早该这样了。严禁“掐尖”招收高中生,县域发展、乡村振兴又有了新的着力点。这些措施是民心所向的善举。
微信视频号:sph0RgSyDYV47z6
快手号:4874645212
抖音号:dy0so323fq2w
小红书号:95619019828
B站1:UID:3546863642871878
B站2:UID: 3546955410049087
参考文献链接
“掐尖招生”终于引起高层的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