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概念
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协议。它负责将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顺序和正确性。
原理
- 三次握手:在数据传输之前,TCP协议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交换控制信息,以确保双方都准备好开始数据传输。
- 客户端发送 SYN 请求。
- 服务器响应 SYN-ACK 确认。
- 客户端再发送 ACK 确认,建立连接。
- 四次挥手:在连接结束时,TCP协议通过四次挥手来断开连接。
- 客户端发送 FIN 请求断开连接。
- 服务器响应 ACK。
- 服务器发送 FIN 请求断开连接。
- 客户端响应 ACK,连接完全断开。
- 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TCP使用滑动窗口机制来进行流量控制,保证接收端能够以合适的速率接收数据。拥塞控制则通过算法(如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重传等)来控制网络的负载,避免出现网络拥堵。
- 数据重传与确认机制:TCP通过数据包的序列号和确认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如果丢失了数据包,接收端不会发出确认,发送端会重新发送数据。
TCP适用场景(要求高可靠性)
- 网页浏览:HTTP/HTTPS协议确保网页内容完整加载。
- 文件传输:FTP/SFTP协议保证文件完整性。
- 电子邮件:SMTP/POP3/IMAP协议确保邮件准确传输。
- 远程登录:SSH/Telnet等需要可靠命令执行。
- 数据库访问:MySQL等数据库连接需要可靠数据传输。
常见面试题
- TCP三次握手的过程是什么?
- 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 分别是客户端发送SYN请求,服务器返回SYN-ACK确认,客户端再发送ACK确认。
- TCP如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 使用序列号、确认号和重传机制,确保数据按顺序到达且不丢失。
- TCP的流量控制机制是如何工作的?
- 通过滑动窗口机制来控制数据传输速率,确保接收端有足够的缓冲空间。
- TCP的拥塞控制算法有哪些?
- 包括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
2.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概念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协议。它与TCP不同,不保证数据的顺序和完整性。UDP协议不进行握手,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
原理
- 无连接:UDP是无连接协议,数据发送时无需建立连接,因此启动速度更快。
- 不可靠性:UDP不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也不进行重传机制。如果丢包,数据无法恢复。
- 无序性:UDP不保证数据包的顺序。如果顺序重要,需要应用层进行处理。
- 数据包大小限制:UDP包的最大长度为65535字节,但通常会受到MTU(最大传输单元)的限制。
UDP适用场景(要求低延迟/实时性)
- 实时音视频传输:视频会议(Zoom、Skype)、语音通话(VoIP)容忍少量丢包。
- 在线游戏:多人在线游戏需要快速状态同步,延迟比完美传输更重要。
- DNS查询:快速域名解析,通常使用UDP。
- 物联网传感器数据:设备间高频小数据包传输。
- 广播/多播应用:网络电视、流媒体分发等一对多通信。
常见面试题
- UDP与TCP的区别有哪些?
- UDP是无连接、不可靠的,而TCP是面向连接、可靠的。
- UDP不保证数据的顺序和完整性,而TCP通过确认机制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 UDP是否可以保证数据的到达?
- 不可以,UDP无法保证数据的到达,也没有重传机制,数据丢失无法恢复。
- UDP适合哪些应用场景?
- UDP适合需要低延迟、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如视频直播、在线游戏、语音通信等。
- 为什么UDP在传输时不进行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 因为UDP的设计初衷是高效、低延迟,适用于实时场景,丢包并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协议选择策略
选择TCP,当:
- 数据完整性至关重要(如文件传输、金融交易)
- 需要保证数据顺序(如数据库同步)
- 网络环境复杂,需要自适应拥塞控制
- 应用层协议本身缺乏可靠性机制
选择UDP,当:
- 实时性优先于可靠性(如音视频流)
- 高频小数据包传输(如传感器数据)
- 需要广播或多播功能
- 应用层已实现自定义可靠性机制(如QUIC协议)
现代协议演进:QUIC(HTTP/3基础)在UDP上实现了TCP的可靠性,结合两者优点,解决TCP队头阻塞问题。
总结:
TCP和UDP是传输层两大核心协议,各有其设计哲学和适用场景。
TCP以可靠性为核心,适合数据完整性要求高的应用;
UDP以效率为核心,适合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
高频面试题精析
1. 基础概念题
Q1:TCP和UDP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 连接性:TCP面向连接,UDP无连接。
- 可靠性:TCP可靠,UDP不可靠。
- 传输效率:TCP慢,UDP快。
- 头部开销:TCP大(20-60字节),UDP小(8字节)。
- 控制机制:TCP有流量和拥塞控制,UDP没有。
Q2:为什么TCP是可靠的而UDP不可靠?
- TCP通过序列号、确认机制、超时重传、错误校验等保证数据不丢失、不重复、按序到达。
- UDP直接发送数据包,无确认、重传或排序机制。
2. 原理机制题
Q3:详细描述TCP三次握手过程
- 客户端发送SYN包(序列号=x)到服务器。
- 服务器回复SYN+ACK包(序列号=y,确认号=x+1)。
- 客户端发送ACK包(确认号=y+1),连接建立。
Q4:为什么需要三次握手而不是两次?
- 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突然传到服务器导致错误资源分配。
- 确保双向通信能力:客户端确认自己可发送和接收,服务器同样。
Q5:TCP四次挥手的过程和意义
- 主动方发送FIN包,表示不再发送数据。
- 被动方回复ACK,确认收到关闭请求。
- 被动方发送FIN包,表示也不再发送数据。
- 主动方回复ACK,连接完全关闭。
- 意义:确保双方数据完全传输完毕,优雅释放连接资源。
3. 实战应用题
Q6:视频会议应该选择TCP还是UDP?为什么?
- 选择UDP,因为视频会议对实时性要求高,能容忍少量数据丢失,但无法接受高延迟。TCP的重传机制会导致延迟累积,影响用户体验。
Q7:什么情况下会在UDP上实现可靠性机制?
- 当应用需要低延迟但又要一定可靠性时,如在线游戏、QUIC协议。在应用层实现选择性重传、拥塞控制等。
Q8:TCP的拥塞控制算法有哪些?
- 慢启动:初始窗口指数增长。
- 拥塞避免:窗口线性增长。
- 快速重传:收到3个重复ACK时立即重传。
- 快速恢复:避免回到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