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是一种技术方法,大模型是这种方法的产物和应用,而强化学习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框架(方法论和控制系统),它可以利用深度学习和大模型作为其强大的工具。
深度学习: 是一个复杂的、多层的“神经网络”,能够从海量数据(比如数百万张游戏画面)中学习并识别出复杂的模式(比如什么是“敌人”,什么是“奖励”)。它负责感知和理解。
大模型: 就像这个玩家在成为游戏专家之前,先在整个互联网的“知识宇宙”里完成了通识教育。它通过阅读海量文本和资料,学会了语言、逻辑、常识和世界知识。现在,它拥有了强大的知识储备和推理基础。
强化学习: 具备学习和成长机制。设定了一个目标(“赢得游戏”),然后通过不断地试错(尝试按键、移动)来学习。当动作带来好结果(得分)时,这个行为就被强化;当带来坏结果(掉坑里)时,就被弱化。RL就是这个从实践中学习最优策略的过程。
维度 | 深度学习 | 大模型 | 强化学习 |
---|---|---|---|
核心思想 | 使用多层神经网络从数据中学习特征表示和复杂映射关系。 | 通常是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在海量数据上训练的超大规模深度学习模型。 | 一个智能体通过与环境交互,根据获得的奖励信号来学习最优策略。 |
目标 | 从输入到输出找到一个最优的映射函数(如图像分类、翻译)。 | 获得通用的知识和内容生成能力(如对话、写作、编程)。 | 学习一个能最大化累积奖励的行动序列。 |
数据依赖 | 依赖大量带标签的(监督学习)或无标签的(无监督学习)静态数据集。 | 依赖海量的、通常是无标注的原始文本、代码等多模态数据。 | 不依赖静态数据集,而是通过与环境的动态交互来产生数据。 |
学习过程 | 通过反向传播和梯度下降来最小化损失函数(预测与真实值的差距)。 | 预训练阶段类似深度学习(预测下一个词),微调阶段可能结合其他方法(如RLHF)。 | 通过试错和价值迭代(如Q-learning,策略梯度)来更新策略。 |
典型输出 | 一个分类结果、一个翻译后的句子、一张生成的图片。 | 一段连贯的文本、一个问题的答案、一段代码。 | 一个行动或一策略(在某个状态下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
关键概念 | 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损失函数、梯度下降。 | Transformer、注意力机制、预训练、微调、涌现能力。 | 智能体、环境、状态、动作、奖励、策略、价值函数。 |
典型应用 | 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自动驾驶感知。 | ChatGPT、文心一言、LLaMA、Midjourney(部分)、代码助手。 | AlphaGo、机器人控制、游戏AI、推荐系统、自动驾驶决策。 |
智能体是一个高度概括和强大的抽象概念。它描述了一个主动的、目标驱动的、与环境交互的决策实体。
-
强化学习是专门用来训练智能体在未知环境中通过试错学习最优策略的数学框架。
-
深度学习和大模型则是为智能体赋能的关键技术,为它们提供了处理复杂感知、进行高级推理和规划所需的“智力”。
智能体 是任何能够感知环境并采取行动来达成目标的实体。
这个定义包含了三个最关键的要素:
-
感知:智能体通过传感器 从环境中获取信息。这相当于人的眼睛、耳朵、皮肤。
-
行动:智能体通过执行器 对环境施加影响。这相当于人的手、脚、嘴巴。
-
目标:智能体的行动不是随机的,而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这是驱动智能体一切行为的根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