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redis和mysql之间的数据一致性

解决双写一致性问题的主要策略

1、旁路缓存模式(Cache Aside Pattern)

在这个模式中,我们一般都是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旧缓存。
首先,为什么我们不选择先删除缓存再更新数据库,因为这样会导致在并发的情况下,假如A线程先删除了缓存,但是由于并发的情况,B线程在缓存中未读取数据,在数据库中读取数据之后,写入缓存之中,然后A数据写入数据库。那么此时缓存和数据库之间不一致,这比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旧缓存的结果坏的多。

2、解决双写一致性问题的三种方案

2.1 延时双删策略

延迟双删策略主要用于解决在高并发的场景下,由于网络延迟、并发控制等原因造成的数据库和缓存不一致的问题。
但是由于网络延迟或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删除缓存与数据库更新之间可能存在时间窗口,导致在这段时间内的读请求从数据库读取数据后写回缓存,新写入的缓存数据可能还未反映出数据库的最新变更。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延时双删策略在第一次删除缓存后,设定一段短暂的延迟时间,如几百毫秒,然后在这段延迟时间结束后再次尝试删除缓存。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在数据库更新传播到所有节点,并且在缓存中的旧数据彻底过期失效之前,第二次删除操作可以消除缓存中可能存在的旧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一致性。

2.2 删除缓存重试机制

删除缓存重试机制是指在删除缓存操作失败时,设定一个重试策略,确保缓存最终能被正确的删除,以维持与数据库的一致性。
在执行数据库更新操作之后,尝试删除关联的缓存项,如果首次删除缓存失败(例如网络波动、缓存服务暂时不可用等情况),系统进入重试逻辑,按照预先设定的策略(如指数退避、固定间隔重试等)进行多次尝试。直到缓存删除成功,或者达到最大重试次数为止。通过这种方式,即使在异常情况下也能尽量保证缓存与数据库的一致性。

监听并读取biglog异步删除缓存

在数据库发生写操作时,将变更记录在binlog或类似的事务日志中,然后使用一个专门的异步服务或者监听器订阅binlog的变化(比如Canal),一旦检测到有数据更新,便根据binlog中的操作信息定位到受影响的缓存项。讲这些需要更新缓存的数据发送到消息队列,消费者处理消息队列中的事件,异步地删除或更新缓存中的对应数据,确保缓存与数据库保持一致。在
这里面,我们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就是消息的顺序性,对于这个,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具有顺序性的消息队列,例如kafka,其次是幂等性。同时在异步处理binlog中,务必考虑一下异常的处理机制和重试策略,确保binlog事件能够正确的处理并执行缓存更新操作。

http://www.hskmm.com/?act=detail&tid=33244

相关文章:

  • ubuntu允许root登录桌面系统
  • 24. 两两交换链表中的节点
  • AI协科学家:技术革命还是安全噩梦?
  • 一个决定
  • 10月17日
  • npm镜像配置
  • 一些特性
  • ubuntu安装mysql
  • 计算机视觉技术与应用深度解析
  • AGC 板刷记录1
  • 2025.10.17总结
  • 记Windows 11环境Rust下载安装配置流程
  • K8s学习笔记(九) job与cronjob - 教程
  • [HZOI]CSP-S模拟33
  • [PaperReading] VLM2Vec-V2: Advancing Multimodal Embedding for Videos, Images, and Visual Documents
  • ShandongCCPC2024
  • 标悬浮展开多级菜单
  • Nimble:让SwiftObjective-C测试变得更优雅的匹配库 - 指南
  • 2025.10.17总结 - A
  • Ubuntu创建python桌面图标
  • 深入解析Pure恶意软件家族:从RAT到构建器再到开发者
  • Ubuntu上配置Flask应用程序的Nginx和uWSGI
  • 实验一 现代c++基础课程
  • 平均融资利率求法及ORACLE语法解析
  • [Linux]如何列出被软链接的文件,列出被链接位置
  • 10.13课后作业
  • 【Linux】基础 I/O - 指南
  • 不情愿算法学概论
  • DIVCNT
  • 3. JVM 运行时数据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