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码规范
对于大学生来说,不需要一开始就追求大公司那样面面俱到的规范,但也要抓住以下几个核心要点:
- 命名规范,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见效的一条。
(1)变量/函数名:使用有意义的英文单词,不要用拼音或a, b, c。
坏: int a, b; String s1;
好: int studentCount; String userName;
(2)使用正确的命名风格:
小驼峰:用于变量和函数名。如 getUserInfo(), studentGrade
大驼峰:用于类名和接口名。如 StudentManager, HomeworkSolution
常量:全大写,下划线分隔。如 MAX_CONNECTION, DEFAULT_TIMEOUT
私有变量/方法:可以用下划线开头(尤其在Python/JS中),如 _private_variable
(3)做到“见名知意”:
坏: function process()
好: function calculateAverageScore() - 注释规范,告诉别人(和未来的自己)“为什么”这么做
(1)文件头注释:在每个源文件开头,说明作者、创建日期、文件的主要功能。
(2)函数/方法注释:说明函数的目的、参数、返回值和可能的异常。
(3)行内注释:在复杂或关键的逻辑旁添加简要说明,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是“是什么”。
3.格式与排版,干净的排版能极大提升代码的可读性。
(1)统一的缩进:强烈建议使用4个空格代替Tab键,并在编辑器中设置好。
(2)适当的空行:用空行来分隔不同的逻辑块,比如在函数之间、变量定义和执行代码之间。 - 函数/方法设计,单一职责原则
(1)短小且专注:一个函数只做一件事,并且把它做好。
坏: 一个processData()函数里又读文件、又计算、又打印结果。
好: 拆分成 readDataFromFile(), calculateAverage(), printReport() 三个函数。
(2)参数不宜过多:如果参数太多(比如超过4个),考虑是否可以将它们封装成一个对象(如Config对象)。 - 错误处理 - 让程序更健壮
(1)不要忽略异常:即使只是简单打印一下,也比直接“吞掉”好。
坏: try { ... } catch (Exception e) { } // 空的catch块是万恶之源
好: try { ... } catch (FileNotFoundException e) { log.error("文件未找到", e); }
(2)返回有意义的值:对于C/Python等语言,函数执行失败时不要返回一个模糊的值,可以返回None、-1,或者直接抛出异常。
二、数学之美读后感
读完《数学之美》第17章,我对“简单”二字有了新的认识。这一章通过实例展现了简单数学模型解决复杂问题的力量,让我联想到大一学过的《数据结构》。书中提到,看似朴素的算法往往最有效——这不正是KMP匹配或哈希查找背后的哲学吗?
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我常陷入追求复杂技术的误区。这一章却点醒我:真正优雅的程序设计,应当是用最简单的数学工具直击问题本质。就像用余弦定理做新闻分类,用布尔代数处理搜索——数学的简洁之美,恰恰是构建复杂系统的基石。这让我决心在后续课程中,更注重理解基础理论的内在美感,而不仅是实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