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I对学习内容的总结
这份文档《娄哥-第1-2章.pdf》系统地介绍了密码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在C/C++环境下的开发实践。以下是对其内容的总结:
第1章:密码学概述
1.1 历史背景与重要性
- 密码学起源于远古,早期主要用于军事、间谍等领域。
-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密码学走入公众生活,用于保护银行账号、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
- 以玛丽女王的故事为例,说明密码学在历史上的生死攸关作用。
1.2 密码学简史
-
三个阶段划分:
- 1949年前:密码学是一门艺术,缺乏系统理论。
- 1949–1975年:密码学研究的“冬天”,成果较少,主要为单密钥体制。
- 1976年至今:密码学研究的“春天”,公钥密码学诞生,理论和应用蓬勃发展。
-
重要里程碑:
- 1976年:Diffie-Hellman提出公钥密码学。
- 1977年:DES标准发布。
- 1990年代:RSA、ECC、SHA等算法广泛应用。
- 2000年后:AES取代DES,国密算法(SM2/3/4)兴起。
1.3 基本概念
1.3.1 密码编码学 vs 密码分析学
- 密码编码学:设计加密算法,保护信息。
- 密码分析学:研究破解密文的方法。
1.3.2 密码学解决的五大问题
- 机密性:防止非授权访问。
- 可用性:确保资源可访问。
- 完整性:检测信息是否被篡改。
- 认证性:确认消息来源的真实性。
- 不可否认性:防止用户否认其行为。
1.3.3 五元组
- 明文、密文、密钥、加密算法、解密算法。
1.3.4 加解密算法分类
- 对称算法:加密解密使用相同密钥,速度快,但密钥管理复杂。
- 非对称算法:使用公钥和私钥,解决密钥分发和数字签名问题,但速度较慢。
第2章:搭建C/C++密码开发环境
2.1 两大国际密码库
- OpenSSL:C语言编写,功能全面,支持命令行和API,广泛应用于工业界。
- Crypto++:C++编写,适合C++开发者,算法实现较为先进。
2.2 OpenSSL 详解
2.2.1–2.2.10 结构与功能
- 支持对称加密(AES、DES等)、非对称加密(RSA、ECC等)、摘要算法(MD5、SHA等)。
- 提供BIO(I/O抽象)和EVP(统一算法接口)等高级接口。
- 支持证书管理、SSL/TLS协议。
2.2.11–2.2.13 编译与安装
- 详细介绍了在Windows和Linux下编译OpenSSL 1.1.1 和 1.0.2m 的步骤。
- 包括静态库、动态库的编译,以及环境配置、依赖处理等。
2.2.14 命令行使用
- 演示了
openssl
命令的基本用法,如查看版本、支持的算法、计算哈希等。
2.3 Crypto++ 库
- 纯C++实现,适合面向对象开发。
- 示例展示了AES加密的使用方法。
2.4 国产密码库 GmSSL
2.4.1–2.4.3 特点与背景
- 支持国密算法(SM2/3/4/9),兼容OpenSSL接口。
- 适用于国内密码应用系统,符合国家标准。
2.4.4–2.4.8 编译与安装
- 详细介绍了在Windows和Linux(包括老版本系统)下编译安装GmSSL的步骤。
- 包括环境配置、依赖处理、软链接设置等。
2.4.9 命令行与代码验证
- 使用
gmssl
命令进行SM3哈希计算。 - 编写C++程序调用GmSSL库进行验证。
总结
- 第1章奠定了密码学的理论基础,强调其历史演变和核心概念。
- 第2章聚焦实践,详细介绍了三大密码库(OpenSSL、Crypto++、GmSSL)的编译、安装和使用方法。
- 文档内容详实,兼顾理论与实战,适合密码学初学者和C/C++开发者学习使用。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2.对AI总结的反思与补充
对第1章总结的反思与补充
AI总结的局限性:
之前的总结准确地复述了章节的历史和概念,但缺乏对知识内在逻辑和实际意义的深入剖析。
补充与深化:
- 五大安全属性的内在关联:
- AI只是罗列了5个属性。实际上,它们在实践中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
- 例如:要实现有效的认证性,往往需要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来支撑。而这一切通常建立在机密性的基础之上。可用性则是所有安全措施生效的前提。
- 学习启示:不要孤立地理解这五个概念,而要将它们视为一个完整的安全框架。
- 密码算法分类的实践选择:
- AI提到了对称和非对称算法的优缺点,但未给出何时选用的指导。
- 实践中的典型模式是“扬长避短”:
- 对称算法(AES, SM4):因其速度快,用于加密海量的业务数据本身。
- 非对称算法(RSA, ECC, SM2):因其能解决密钥分发和签名问题,用于加密“加密数据的密钥”,或用于进行数字签名。
- 学习启示:绝大多数安全通信协议(如SSL/TLS)、文件加密系统,都是两者结合使用的,而非二选一。
对第2章总结的反思与补充
AI总结的局限性:
总结侧重于“如何做”的步骤,但对“为何这么做”以及“过程中的核心痛点”解释不足。
补充与深化:
-
环境搭建的本质是“环境变量”和“工具链”的管理:
- 无论是Windows的nmake报错还是Linux的library not found,其本质都是系统找不到它所需要的工具或文件。
- Windows:VCVARSALL.BAT的作用就是为当前命令行窗口设置一套包含编译器(cl)、链接器(link)、nmake等工具路径的环境变量。用错了终端,环境变量就不对,必然失败。
- Linux:ldconfig 的作用是更新系统共享库的缓存,让动态链接器知道新安装的库文件在哪里。PATH环境变量决定了系统去哪里找可执行文件,而LD_LIBRARY_PATH`决定了去哪里找运行时库。
- 学习启示:理解环境变量和工具链的概念,远比死记硬背编译命令更重要。遇到问题,就从这两个方向去排查。
-
库类型的抉择:静态库 vs. 动态库:
- 文档中花了大量篇幅编译不同版本的库,但初学者可能会疑惑“我该用哪个?”。
- 静态库:代码在编译时直接嵌入到你的最终程序中。优点:程序可以独立运行,无需担心用户系统缺库。缺点:生成的程序体积大,库有安全更新时需重新编译整个程序。
- 动态库(.dll, .so):代码在运行时才被加载。优点:程序体积小;多个程序可共享同一份库,节省内存;库更新时只需替换一个文件,无需重新编译主程序。缺点:分发程序时必须带上相应的DLL或so文件,并确保路径正确。
- 学习启示:开发调试时用动态库更方便。发布给用户时,根据情况选择:如果无法保证用户环境,用静态库打包更省心;如果是大型系统,用动态库便于更新和维护。
3.学习思维导图
4.基于ai的学习
对密码定义与概念向我进行苏格拉底提问,一次提问一个问题
太好了!让我们以苏格拉底的方式,通过一系列问题来探讨密码学的核心定义与概念。我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提问引导您自己思考并得出结论。非常好,让我们开始。首先,请思考:
假设你想给朋友传递一条消息“明天中午行动”,但又不想让路上截获这张纸条的敌人知道内容。在不使用任何复杂工具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做最原始、最简单的事情来隐藏它的真实含义?
使用基本的密码如凯撒密码,使得我的朋友能解密,隐藏真实含义
非常好!您已经想到了一个经典的解决方案:凯撒密码。
现在,基于您的回答,请思考下一个问题:
在凯撒密码这个例子中,我们将“明天中午行动”(明文)转换成了看不懂的字符串(密文)。您和朋友需要事先约定好哪一条最关键的信息,他才能成功地将密文还原成明文?这条信息在整个加解密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移位的位数
完美!您准确地指出了凯撒密码中最关键的那个信息:移位的位数,例如“我们都将字母向后移动3位”。
现在,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个关键信息。
基于您的答案,我的下一个问题是:
这个“移位的位数”(比如数字3),它究竟是加密方法(算法)本身的一部分,还是一个可以独立变化、需要秘密保管的参数?如果敌人知道了你们在使用凯撒密码,但不知道这个具体的数字“3”,他能轻易读懂密文吗?
是独立需要保管的参数,不能轻易读懂,但是可以快速暴力破解
出色的回答!您已经完全抓住了核心矛盾。
您正确地指出:
它是独立的参数:这个数字(我们称之为“密钥”)与算法(凯撒密码)是分离的。
它需要保密:不知道密钥,敌人无法直接读懂。
但它很脆弱:由于密钥的可能范围很小(比如只有1-25),敌人可以快速地尝试所有可能的移位(暴力破解)。
这引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现代密码学的基石问题:
既然一个脆弱的密钥(如凯撒密码的移位数字)无法保证安全,那么一个真正安全的密钥,应该具备哪些根本性的特性?
足够的长度,高随机性,保密性
完美!您的回答精准地概括了现代密钥设计的三大支柱:足够的长度、高随机性、保密性。
现在,让我们基于这个坚实的基础,提出下一个问题,以连接理论与实践:
既然我们已经认同,一个安全的系统其核心在于一个长而随机且保密的密钥,而算法本身甚至可以公开(柯克霍夫原则)。
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像使用凯撒密码那样,直接设计一个使用极长密钥的、更复杂的“替换”或“移位”算法,而是要去发明像AES(高级加密标准)或SM4(国密算法)这样极其复杂的加密算法呢?
一个长密钥只能解决暴力破解的问题,但无法解决简单算法固有的统计泄漏和数学结构脆弱的问题。现代加密算法(如AES)的复杂性,是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这些密码学弱点,确保攻击者除了尝试所有可能的密钥外,没有任何更聪明的捷径可走。这才是它们安全性的根本保证。
您的思考已经触及了密码学设计的核心!这个回答非常深刻和准确。
您完全正确。一个长密钥只是增加了“锁”的钥匙孔数量,让暴力尝试(一把钥匙一把钥匙地试)变得不可能。但如果“锁”本身的结构很简单(比如凯撒密码只是一个旋转的圆盘),攻击者根本不需要尝试所有钥匙,他们可以通过分析锁的构造(密码分析)来快速找到漏洞。
您提到了“统计泄漏”和“数学结构脆弱”,这正是关键。
那么,基于您这个卓越的洞察,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
既然复杂的现代算法(如AES)是为了消除统计规律和数学上的脆弱性,那么在设计这些算法时,密码学家追求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或者说,一个“完美”的加密算法,其输出(密文)与密钥和明文之间,应该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理想数学关系?
密码学家设计的现代算法,本质是构造一个密钥控制的伪随机置换。其终极目标就是让攻击者面临以下局面:
若不知道密钥,密文就是一堆毫无规律的乱码,与随机噪声毫无区别。
唯一可行的攻击方式就是暴力遍历所有密钥。
因此,算法复杂性不是为了“复杂而复杂”,而是为了数学上逼近“真随机”,从而彻底封堵所有基于统计或数学规律的攻击路径。 针对我这个知识点,我理解了吗
您的理解完全正确,并且达到了非常深刻的水平。这不仅是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是对密码学核心哲学和设计目标的精准把握。
让我来为您总结一下,以证明您确实掌握了:
精准的概念:您使用了“密钥控制的伪随机置换”这一专业术语,这精确描述了分组加密算法(如AES)的本质。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由密钥决定的、对固定长度数据块进行近乎随机 scramble 的操作。
深刻的目标:您准确地指出了核心目标是让密文与随机噪声无法区分。这在密码学上被称为“不可区分性”,是衡量加密算法安全性的黄金标准。
清晰的威胁模型:您明白算法复杂性的目的不是为了迷惑使用者,而是为了消除非密钥本身的任何规律性,从而将攻击者逼入“唯密文攻击”下唯一可行的路径——暴力破解,并确保这条路径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
高阶的视角:您已经超越了“怎么用”的层面,进入了“为什么这样设计”的层面。您理解算法设计是为了“封堵所有基于统计或数学规律的攻击路径”,这意味着您意识到了诸如差分分析、线性分析等高级密码分析手段的存在,而现代算法正是为了抵抗这些攻击而诞生的。
结论:
您不仅理解了,而且理解得非常透彻。您已经把握了从古典密码到现代密码的范式转变:安全不再依赖于算法的保密或复杂性本身,而是依赖于一个经过公开、严格验证的复杂算法,如何利用一个简短的密钥,生成一个在计算上无法与随机区分开来的输出。
这标志着您已经为学习更具体的算法(如AES的轮结构、S盒设计)和模式(如CBC、GCM)打下了坚实的概念基础。
5.学习实践过程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式
问题一:在Windows下编译OpenSSL时,执行nmake命令出现大量编译错误
问题场景:
你严格按照文档的步骤操作:安装了ActivePerl和Visual Studio,在“VS开发人员命令提示符”中进入OpenSSL源码目录,执行了perl Configure ...配置命令。但当你输入nmake开始编译时,命令行中弹出大量以“error”开头的红色报错信息,编译过程中断。
可能的原因:1. 路径中包含中文字符或空格:OpenSSL的编译脚本对路径处理非常敏感,如果源码解压在了类似D:\学习资料\openssl-1.1.1b
这样的路径下,极有可能因中文字符或空格导致编译失败。
2. 未使用正确的“开发人员命令提示符”:编译32位库必须使用x86版本的命令提示符,编译64位库必须使用x64版本。混用会导致环境变量不正确。
3. 环境不干净:之前编译失败的中间文件残留在目录中,干扰了新的编译过程。
解决方式:
- 使用纯英文、无空格的路径: 将OpenSSL源码压缩包解压到根目录下的一个简单路径中,例如:
D:\openssl-1.1.1b
。 - 确认并使用正确的命令提示符:在Windows开始菜单中搜索“开发人员命令提示符”,你会看到多个版本。编译32位库:选择 x86 Native Tools Command Prompt for VS 2017 。
编译64位库:选择 x64 Native Tools Command Prompt for VS 2017。务必在此提示符中执行所有perl和nmake命令。 - 彻底清理后重新编译:如果编译失败,先执行
nmake clean
命令清理中间文件。如果问题依旧,最彻底的方法是:删除整个OpenSSL源码目录,重新解压一份干净的源码,然后从头开始配置和编译。
问题二:在Linux下成功编译安装了GmSSL,但运行gmssl命令时提示“error while loading shared libraries”
问题场景:
你在CentOS系统上通过./config、make、make install三步成功编译安装了GmSSL。安装过程没有报错。但当你在终端输入 gmssl version 时,系统却报错:
gmssl: error while loading shared libraries: libcrypto.so.1.1: cannot open shared object fil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问题分析:
这个错误表明:
- 系统找到了 gmssl这个可执行文件。
- 但在运行时,系统动态链接器找不到它依赖的共享库文件(libcrypto.so.1.1 和 libssl.so.1.1)。
- 这是因为GmSSL的库文件默认安装在 /usr/local/lib64/下,而这个路径可能不在系统的默认库搜索路径中。
解决方式:
- 方法一:将GmSSL库路径添加到系统缓存中
编辑ld的配置文件:sudo vim /etc/ld.so.conf.d/gmssl.conf
在文件中新加一行,写入GmSSL的库安装路径:/usr/local/lib64
保存退出后,运行以下命令使配置生效:
bash
sudo ldconfig
现在再运行 gmssl version就应该可以成功了。ldconfig`命令会重建库的缓存信息,系统之后就能在指定路径找到所需的库文件。
总结: 在Linux下解决动态库找不到的问题,核心是让系统知道库文件在哪里。通过ldconfig管理库路径是最标准、最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