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必读|提升酿酒酵母表达蛋白产量的关键技术
酿酒酵母作为真核蛋白表达的经典宿主,其具有蛋白折叠、分泌途径、翻译后修饰(如糖基化、二硫键结合等)的能力,是许多科研与工业蛋白生产的首选平台。但实践中常遇到表达水平低、错误折叠、分泌效率差、细胞应激反应强等问题。
一、基因设计与表达元件优化
1. 密码子优化(Codon optimization)
目的:使所表达的外源基因更符合宿主酵母的tRNA丰度与翻译机器偏好,从而提高翻译效率、减少因“稀有密码子”导致的翻译停滞或错误折叠。
文献中指出,密码子优化是“蛋白超高表达系统(hyperexpression system)”中常用且有效的策略。通过优化外源基因的密码子适应性指数(CAI)、避免二级结构或者调控元件中不利的剪接位点等提高翻译率。
2. 调控启动子与终止子(Promoter / Terminator engineering)
强启动子能驱动高水平转录;但过强可能导致mRNA积累,但蛋白折叠/分泌负荷过大,引发应激。
文献中指出,通过筛选 > 6000 种启动子 + 信号肽 + 终止子组合,发现启动子与终止子对分泌效率有显著影响。
混合或混搭 (hybrid) 启动子、UAS(上游激活序列)增强效果,以及使用不同表达强度可调式启动子被广泛采用。
3. 基因拷贝数与整合 vs 质粒表达
增加外源基因拷贝数能提高总体表达量,但过高拷贝数也可能增加细胞代谢负担或提升误折叠、降解比例。
文献中提到在某些案例中,通过基因组整合方式(stable integration)相比高拷贝质粒能获得更稳定、可靠的表达。尤其是生产级别应用中。
二、分泌通路(Secretory Pathway)工程
1. 信号肽(Signal peptide, SP)工程
SP 决定蛋白进入内质网(ER)的方式(共翻译 / 后翻译转运),以及后续的剪切效率、分泌速度。不同蛋白对 SP 的适应性差别很大。
文献中总结了多种 SP 改造或定向进化的例子:例如将 α-因子信号肽(α-factor prepro leader)变异或优化,可使某些酶或抗体的分泌增加数倍至十几倍。
2. 蛋白折叠与内质网应激(ER folding / UPR)调控
重组蛋白进入 ER 后,要正确折叠、形成二硫键、经伴侣蛋白辅助等。若折叠过程累积不正确折叠的蛋白,就会引起 ER 应激,激活 UPR(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可能导致细胞减速或诱导降解机制(ER‐associated degradation, ERAD)。
文献中指出,通过工程化调控与 UPR 关键节点 HAC1 及与其调控通路相关的基因,能够显著提升 α-淀粉酶与人血清白蛋白的分泌:前者约 3.3 倍,后者约 15.3 倍。
其他案例中,过表达蛋白折叠助剂(chaperones、PDI(蛋白二硫键异构酶)、ERO1 等)用于帮助折叠与氧化还原环境维持。
3. 囊泡/运输(Vesicle trafficking)工程
在 ER 到 Golgi,再到胞外的运输过程中,分泌囊泡的形成、运输速度、分选机制、转运蛋白的容量都是限制因素。若运输过慢,即使产生了大量蛋白也可能积累在胞内,不能有效分泌。
文献中,通过构建一个蛋白分泌模型(pcSecYeast),识别并调控如 Sec16 等分泌通路中限速节点,可以中等表达 Sec16 提升分泌量。另外也提到了 vesicle trafficking 的调控是分泌通路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维度。
三、细胞应激响应与代谢负荷管理
1. UPR/ER Stress 管控
如上所述,通过调节 HAC1、mRNA 剪接、mRNA 降解、翻译调控、蛋白降解等与 UPR 相关的多个环节可以减轻 ER 应激,从而提高分泌产量。Lin 等人的研究中,这些调控使蛋白分泌量提升显著。
操作方式包括:稳定表达或诱导表达折叠伴侣 (e.g. BiP/Kar2p)、PDI、ERO1;限定外源蛋白表达速度以防止 ER 负载过大;使用化学诱导剂或信号肽设计以避免错误折叠积累等。
2. 培养温度与表达温度的优化
温度对蛋白折叠与分泌效率有重大影响。较低温度可减缓细胞生长速度,但能改善蛋白折叠效率与功能性形式的比例。
文献中将表达温度从 30 °C 降低到 20 °C,在表达复杂结构或难表达蛋白时,功能性组装蛋白(不仅是表达量)明显提高。具体在某些融合蛋白中,有的表达量的提升为数倍。
3. 代谢优化与能量 / 前体供应
分泌通路与蛋白合成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与代谢前体(如糖、氨基酸、核苷酸、脂类、辅因子等)。当这些资源被用于细胞自身生长与维持时,就减少了用于重组蛋白表达与分泌的部分。
例如增强糖代谢、脂类 /膜系统相关代谢、氧化还原平衡等有时候是有效途径。文献中也提到调节 Sec16 等分泌装配蛋白对能量 /运输效率的提升。
四、培养与发酵条件优化
1. 表达温度及培养时间
如前所述,低温表达 (e.g. 20 °C vs 30 °C) 常用于复杂或易错折叠蛋白,有助于提高正确折叠和分泌比率。
培养时间也需优化:既要足够让蛋白表达和分泌,又不能过长导致细胞死亡或蛋白被降解。
2. 碳源、营养成分与诱导策略
用于启动子诱导或表达调控的介质/碳源非常关键。例如在 Pichia pastoris 系统中,研究中通过使用非发酵型且不抑制启动子的碳源,在诱导阶段添加诸如糖类(如甘露糖、山梨醇)等增强底物来维持细胞活性与蛋白表达。虽然 P. pastoris 非酿酒酵母,但这种思想在 S. cerevisiae 中有类似适用性。 营养盐、氮源、微量元素对蛋白合成与分泌也有调控作用。
3. 发酵模式:批式、连续或馈料式(Fed-batch)
在工业规模表达中,fed-batch 发酵常用于维持较高的细胞密度,同时避免底物积累引起抑制。
控制底物浓度、防止代谢产物(如乙醇)积累,对酿酒酵母尤为重要,因为酒精等代谢副产物可能抑制细胞代谢或影响蛋白折叠 /分泌。
五、系统生物学与建模辅助工程
1. 基因组尺度模型 / 分泌通路的代谢表达模型(GEM / ME / Secretory Models)
pcSecYeast是一个典型例子:扩展已有的 GEM(genome-scale metabolic model),加入蛋白合成、翻译、折叠、分泌、降解等过程,能够预测外源蛋白与内源分泌蛋白之间的竞争、能量成本以及哪些节点是瓶颈。研究者据此设计工程干预。这种模型有助于在工程之前进行“设计–预测–验证”流程,加快优化速度、节省资源。
2. 高通量筛选(HTS)与组合构建
文献中,通过组合 Golden Gate 克隆技术同时构建数千种不同的启动子 + 信号肽 + 终止子组合,并借助 GPCR-biosensor系统定量测定分泌效率,从中筛选出最优组合。这样比传统一个-一个测试快得多,也更系统。除了基因元件组合,也有针对信号肽的定向进化、突变实验等。
六、注意事项
1. 蛋白的本身特性
大量蛋白之间性质差异很大:大小、结构(多域、膜蛋白、需形成二硫键等)、是否需要复杂糖基化、是否易形成包涵体等。某些策略对一类蛋白有效,但对另一类效果甚微。
2. 过表达导致的细胞毒性与资源竞争
翻译机器、折叠与分泌通路都有有限容量;当蛋白表达过度时,可能导致总体细胞生长变慢,分泌积累错误折叠蛋白,甚至引发细胞死亡或自我调控降低表达。
3. 分泌的极限
即使所有通路畅通,也可能被酵母胞外空间、蛋白稳定性、降解酶等因素所限。胞外的蛋白可能被蛋白酶降解,也可能因环境(pH、氧化性等)失活。
4. 糖基化等翻译后修饰差异
酵母的糖基化方式与高等真核(哺乳动物)存在差异(高mannose型),在某些需要特定糖型的蛋白中,需要进行糖基化工程改造(humanized glycosylation pathway engineering)。
5. 规模化生产过程中参数放大效应
在实验室小规模培养中优化好的条件,在生物反应器中往往会遭遇混合、氧气传输、温度分布、pH 控制等问题使表现不同。
七、综合建议与流程
1. 蛋白初选与特性评估
确定蛋白是否需分泌、是否有复杂折叠域、需不需要特定糖基化/GPI锚定/二硫键等。
如果是膜蛋白或多跨膜结构蛋白,可能分泌策略不适用。
2. 基因设计
密码子优化,去除潜在不良序列(如内部剪接/早终止/强RNA二级结构等)。
加入优化的启动子 / 终止子,考虑表达强度与调控。
如果需要,设计融合标签/融合伴侣(fusion partner)以提高溶解性或分泌效率。
3. 信号肽与分泌通路工程
测试不同信号肽(native、外源、合成)以比较哪一个最适合该蛋白。
配合分泌通路中限速节点,如 Sec16 等,若可能进行工程改造提高运输效率。
4. 调节折叠与应激响应
若表达蛋白折叠困难,可以过表达伴侣蛋白、PDI、ERO1、BiP/Kar2p 等。
激活或优化 UPR 路径,但要注意平衡,避免过度应激。
5. 培养条件优化
尝试不同温度(如试验 20-25 °C vs 30 °C)。
优化碳源/氮源/微量元素/pH/氧气供应等。
考虑发酵策略(batch / fed-batch /连续)。
6. 系统学与模型预测
如条件允许,基于计算模型(如 pcSecYeast 或类似)预测瓶颈与能量成本。
引入高通量筛选工具(组合启动子/SP/终止子等)以加速找到最佳构建体。
7. 验证与规模化放大
在实验室小规模中验证优化效果,包括产量、分泌效率、蛋白正确折叠/功能性。
再将优化条件放大到发酵罐,关注规模化过程中的参数一致性(如溶氧、搅拌、温度控制等)。
要显著提升酿酒酵母中重组蛋白(包括分泌型或胞内型)的产量,一个系统、综合的工程策略是必要的。单一的策略(如只换启动子,或只做密码子优化)常常不够;最佳效果往往是基因设计 + 分泌通路工程 + 折叠/应激管理 + 培养条件优化 + 模型预测与高通量筛选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