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年,George P. Smith 首次将外源基因插入丝状噬菌体 f1 的基因 Ⅲ,让目的多肽 “展示” 在噬菌体表面 —— 这一创举诞生了噬菌体展示技术,三十多年后,该技术因在抗体筛选、表位鉴定领域的突破性贡献,助力 Smith 与 Winter 斩获 2018 年诺贝尔化学奖。如今,从年销售额超 1500 亿元的阿达木单抗(首个噬菌体展示筛选的全人源抗体),到新型疫苗研发,这项技术已成为连接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的核心工具。本文将从原理、系统差异、应用场景到技术优劣,带您全面理解噬菌体展示技术的核心价值。
一、核心原理:“吸附 - 洗脱 - 扩增”,实现靶标结合分子的高效富集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本质是 “将分子的‘基因型’(噬菌体 DNA 中的外源基因)与‘表型’(噬菌体表面展示的外源蛋白)绑定”,通过三轮核心循环完成特异分子的筛选,流程可概括为:
- 吸附:将靶分子(如抗体、受体蛋白)固定在固相载体(如聚乙烯平皿)上,加入噬菌体展示库(含 10⁸-10⁹种不同外源分子的噬菌体)—— 仅能与靶分子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会通过蛋白互作吸附在载体表面,未结合的游离噬菌体则留在溶液中;
- 洗脱:用酸性溶液或竞争配体洗去非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只保留与靶分子高亲和力结合的克隆;
- 扩增:将洗脱的特异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利用细菌快速繁殖实现噬菌体扩增,获得足量的特异克隆。
经过 3-5 轮循环,特异噬菌体的比例可从初始的百万分之一富集到 90% 以上,最终通过测序即可直接获得外源分子的编码序列,实现 “筛选即得序列” 的高效性。
二、三大主流展示系统:各有优势,适配不同研究需求
根据噬菌体类型的差异,噬菌体展示系统分为三类,核心区别在于 “用于融合外源分子的外壳蛋白” 不同,直接决定了其适用的外源分子大小、分泌需求与应用场景:
1. 单链丝状噬菌体系统(最常用,如 M13、fd 噬菌体)
以 “次要外壳蛋白 PⅢ” 和 “主要外壳蛋白 PⅧ” 为核心融合位点,适配抗体片段、短肽筛选:
- PⅢ 展示系统:PⅢ 位于噬菌体尾端(每颗粒 3-5 个拷贝),外源分子可融合在其信号肽与功能区之间,不影响噬菌体感染性。优势是支持较大分子(如 scFv 抗体片段、50kDa 以内蛋白)的展示,且可通过辅助噬菌体实现 “单价展示”(每噬菌体仅展示 1 个外源分子),避免多价结合导致的假阳性,是抗体筛选的首选系统;
- PⅧ 展示系统:PⅧ 是噬菌体主要外壳蛋白(每颗粒 2700 个拷贝),仅能融合短肽(≤5 个氨基酸)—— 较大分子会阻碍噬菌体装配,但加入辅助噬菌体提供野生型 PⅧ 后,可展示稍长肽段,适合构建随机短肽库(如筛选抗原线性表位)。
2. λ 噬菌体系统(适配难分泌的大分子蛋白)
λ 噬菌体在细菌内完成装配,无需跨膜分泌,解决了 “真核蛋白因分泌困难无法展示” 的痛点,核心融合位点为 PV 蛋白与 D 蛋白:
- PV 展示系统:PV 构成噬菌体尾部管状结构,外源分子可插入其 C 端非功能区,已成功展示 120kDa 的植物外源凝血素 BPA(传统系统难以实现),每噬菌体平均展示 1 个外源分子,避免多价干扰;
- D 蛋白展示系统:D 蛋白参与噬菌体头部装配,外源分子融合后,可通过宿主抑制 tRNA 活性调控融合蛋白比例 —— 这一特性对展示 “可能干扰噬菌体装配的毒性蛋白” 尤为重要,且支持体内外双重装配模式。
3. T4 噬菌体系统(双蛋白展示 + 疫苗潜力突出)
T4 噬菌体的独特优势是 “可同时展示两种外源分子”,且能形成无 DNA 的空衣壳,生物安全性高:
- 利用外壳蛋白 SOC(9kDa)和 HOC(40kDa)的表面暴露区域融合外源分子,两者均不影响噬菌体生存繁殖,可同时展示抗原表位与佐剂分子;
- 当 DNA 包装被抑制时,T4 可形成不含基因组的空衣壳(SOC 和 HOC 仍正常装配),这种空衣壳展示抗原时,无需担心病毒 DNA 整合风险,在新型疫苗研发中极具潜力(如展示肉毒梭菌中和表位的空衣壳,免疫小鼠可产生高滴度特异性抗体)。
三、核心应用:从表位鉴定到疫苗研发,覆盖多领域需求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优势在 “靶标结合分子筛选” 与 “表位研究” 中尤为突出,具体应用包括:
- 抗原表位鉴定:通过筛选随机肽库,可快速确定抗体识别的线性或构象表位 —— 例如已成功解析 HIV、HBV、HCV 病毒抗原的表位,甚至找到 “模拟表位”(与天然表位序列不同,但能诱发相同免疫反应),为疫苗设计提供精准靶点;
- 抗体 / 配体筛选: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全人源抗体(如阿达木单抗),或筛选受体的特异性配体,避免传统杂交瘤技术依赖动物免疫、免疫原性高的缺点;
- 新型疫苗研发:利用 T4 噬菌体空衣壳或丝状噬菌体的免疫原性(无需佐剂即可诱导抗体),展示病原体抗原表位,构建安全高效的疫苗候选物。
四、技术优劣:客观看待,发挥核心优势
优势:
- 高通量:单轮筛选可处理 10¹¹ PFU 的噬菌体库,快速富集特异分子;
- 易纯化:丝状噬菌体可分泌到培养基中,通过离心 + 沉淀即可富集,无需复杂蛋白纯化步骤;
- 模拟表位筛选:可获得天然表位的替代分子,解决 “天然表位难以表达” 的问题。
局限:
- 库容限制:常规文库库容上限为 10⁹,难以覆盖超大分子的序列多样性;
- 表达限制:真核蛋白因折叠机制与细菌不同,易在噬菌体中表达失败或降解;
- 毒性分子难题:对细菌有毒性的分子(如生物毒素)难以有效展示。
总结
尽管存在局限,噬菌体展示技术凭借 “基因型 - 表型统一”“高效筛选” 的核心优势,仍是生物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文库构建技术(如高转化感受态细胞提升库容)、真核蛋白展示优化的发展,这项技术将在抗体药物、疫苗研发、分子诊断等领域持续发挥更大价值。
泰克生物提供噬菌体展示技术全流程支持,涵盖展示库构建、靶标结合筛选及阳性克隆鉴定,助力抗原表位研究与抗体 / 配体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