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基本概念与范畴
“机器人”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不同文献和标准下的定义稍有差异。一般来说,机器人是能感知环境、作出决策或规划、并作用于环境的机械系统(带有驱动、传感、控制、算法等)的一类设备。
在工业标准(如ISO、国际机器人联合会 IFR 等)里,常把“工业机器人”作为一个子类专门讨论。
从应用维度看,可以把机器人粗略分为两大类:
大类 | 含义 / 特征 | 举例 / 应用领域 |
---|---|---|
工业机器人(Industrial Robots) | 用在工厂、车间等生产线上的机器人,用于搬运、装配、焊接、喷涂、堆垛等任务 | 机械臂、焊接机器人、自动化装配线机器人等 |
服务机器人(Service Robots) | 面向非工业场景,用于为人服务或协助完成任务 | 医疗机器人、农业机器人、配送机器人、家用扫地机器人等 |
在服务机器人这一档下面,又可以细分为“个人/家庭用机器人(Personal / Domestic Robots)”和“专业服务机器人(Professional / Institutional Robots)”
此外,机器人也常按多维属性来分类:机械结构、运动形式、驱动方式、感知与智能能力、移动与静止、协作能力等。
无人叉车(Autonomous Forklift)在机器人分类体系中,其实是一个跨界的典型代表,既属于移动机器人(Mobile Robot)大类,又有工业机器人的属性
机器人分类维度与主要类别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分类维度及对应的主要类别(或子类)。理解这些分类,有助于你在做无人叉车、移动机器人这类方向时把握技术路线。
1. 结构/运动学分类(机械结构 + 自由度 + 作业空间)
这是工业机器人分类中最常见的视角。
- 笛卡尔机器人 / 直角坐标机器人(Cartesian / Gantry / Rectangular robot)
- 三个线性关节(X、Y、Z 方向移动),作业空间为直角框体。适合于搬运、三轴加工、3D 打印、装配线等场景。
参考资料
- Industrial robots -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 Industrial_Robots_2016_Chapter_1_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