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检验步骤
抽样检验是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部分样本进行检验,再根据样本结果判断整批产品是否合格的过程,主要步骤如下:
1)、确定抽样检验的对象和目的
明确需要检验的产品批次、检验的质量特性(如尺寸、性能、外观等),以及通过检验要达成的目标(如判定整批合格与否、控制不合格率等)。
2)、 制定抽样计划
确定质量标准:明确合格与不合格判定依据,如允许的缺陷数量、关键指标范围等。
选择抽样方法:常用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确定样本量:根据产品批量、可接受质量水平(AQL)、检验水平等因素计算或查表确定样本数量。
3)、 抽取样本
按照既定的抽样方法从整批产品中随机抽取样本,避免人为选择导致样本偏差。
4)、 进行检验
依据质量标准对抽取的样本进行逐一检验,记录每个样本的合格或不合格情况,以及具体的缺陷数据。
5)、判定结果
将样本检验结果与抽样计划中的判定标准(如合格判定数、不合格判定数)进行对比,做出整批产品合格接收或不合格拒收的判定。
6)、 处理结果
若判定合格,整批产品可进入下一环节(如入库、出厂)。若判定不合格,需采取相应措施,如全检、返工、报废或降级处理等,并记录检验结果供后续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