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基本语法结构
- 数据格式
- 线性编辑命令与非线性编辑命令
基本语法结构
su_command [input] [parameter] [output]
su_command
是处理地震数据的核心命令。[input]
是输入参数,可以是SU格式的数据文件,也可以是其他命令的输出。[parameter]
是可选参数,根据不同命令设置不同处理参数。[output]
是指定输出集的名称。
例如使用sfadd命令将两个简单地震数据集相加:
sfadd trace1 = trace1.su trace2 = trace2.su > sum.su
其中,trace1
和trace2
是输入参数,分别代表两个输入数据集的名称,sum.su是输出结果。
数据格式
SU格式数据包含两类:
- Trace header:包含有关地震道的信息,如采样频率,坐标,时间等。
- Trace data: 实际的地震数据样本序列。
一个SU文件由多个trace组成,每个trace是一个完整的地震数据集,包含从特定检波器获取的连续地震信号。
常见命令中,sfin用来读取trace header信息,sfheader用来修改或显示trace header信息,sfricker用来在trace data中移除地震数据的震相。sfpick 用来在trace data中识别地震数据的初至波。
线性编辑命令与非线性编辑命令
- 线性编辑命令:涉及对地震数据集进行顺序或逆序的组合、切片和增删等操作。SU的线性编辑命令包括
sfadd
、sfmul
、sfsub
等。
sfadd input1 = trace1.su input2 = trace2.su output = sum.su
这个命令将trace1.su
和trace2.su
这两个数据集的每个trace相加,并将结果存储到sum.su文件中。
- 非线性编辑命令:包括数据筛选、插值和格式转换等,这类操作由sfwindow(时间/空间窗口)、sftransp(数据转置)等命令实现。
例如:使用sfwindow
从一个数据集中选取特定时间范围内的数据:
sfwindow window=nt=1000 tr=2.0 dt=0.004 in(trace1.su) out(window_trace.su)
该命令从trace1.su
数据集的第二秒开始,选取了1000个样本点,每个样本点的时间间隔是0.004秒,最终生成的window_trace.su
数据集就包含了指定时间段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