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fzu/202501SoftwareEngineering |
---|---|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fzu/202501SoftwareEngineering/homework/13546 |
这个作业的目标 | 创建并完善github账户及博客园账户,掌握markdown语法,掌握git基本命令的用法,熟练运用ai工具,明确自己具备的技能并做好职业规划 |
学号 | 102301107 |
准备工作
- 准备一个GitHub账号,在Github官网上注册账号,完善各项个人信息。
- 准备一个博客园账号,建立个人技术博客,完善各项个人信息(昵称,头像等),设置好博客园的样式等。
- 关注任课老师的博客:
- 加入博客园班级。
Github团队主页搭建
1. 公共仓库
2. 团队logo、团队介绍
3. 成员介绍
团队主页网址
https://github.com/YQL-light/Groups-warehouses
自我评估
- 目前已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 原型设计:熟练使用 Figma 输出高保真原型,明确原型设计核心原则及提升用户体验要点,能支撑开发落地;
- 产品基础理论知识:了解产品经理工作流程,对需求、产品、开发、测试、发布流程初步了解,理解敏捷方法、灰度发布、AB测试、冒烟测试等,掌握竞品分析方法;
- 掌握用户需求调研方法:用户访谈、问卷调查、可用性测试、数据分析;
- 团队协作与资源协调能力:沟通清晰,能协调资源解决项目冲突,组织召开需求评审会;
- 文档撰写及管理:掌握BRD、PRD基本写法;
- 掌握的软件技能:Figma、PS、Ai、Xmind、Visio、秀米、可画、Pr、剪映、office系列办公软件等。
-
感兴趣的方向:
产品岗 -
缺少的能力:
- 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 PRD等文档撰写有待精进;
- 产品上线迭代认知不足。
代码量
本人不打算做开发岗,所以不在代码量上做要求。
希望学到的知识和收获
希望能学到与产品岗有关的知识、拓展项目经理相关知识。
学习指南
一、软件工程课程学习指南
(一)学习目标
理解软件工程的核心思想:掌握 “系统化、规范化、可度量” 的软件开发与管理逻辑,摆脱 “单纯写代码” 的思维,建立工程化开发意识;
掌握核心工具与方法:能运用需求分析、项目规划、测试等基础工具,参与或推进小型软件开发项目;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理解软件开发中不同角色(产品、开发、测试)的协作逻辑,能配合完成团队项目。
(二)核心学习模块与重点
基础理论:软件工程定义、生命周期(瀑布模型、敏捷开发等)、项目管理基础(进度、成本、质量管控);
核心环节:需求分析(用例图、需求文档撰写)、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模块划分、接口设计)、软件测试(测试用例设计、黑盒 / 白盒测试方法);
工具应用:项目管理工具(如 Jira)、版本控制工具(如 Git)、建模工具(如 Visio、StarUML)。
(三)学习方法建议
理论结合实践:每学一个模块(如敏捷开发),尝试用小型项目(如开发一个简单工具类 APP)落地实践,避免死记硬背;
重视团队项目:积极参与课程团队作业,模拟真实开发场景,锻炼需求沟通、任务分工、问题解决能力;
定期复盘总结:学完一个阶段后,梳理 “理论→工具→实践” 的关联,比如 “需求分析理论如何指导用例图绘制,用例图又如何支撑后续开发”。
(四)推荐学习资源
教材:《软件工程导论》(张海藩)、《敏捷软件开发》;
工具学习:Git 官方文档、Jira 基础教程( Atlassian 官网);
实践参考:GitHub 上的小型开源项目(学习项目结构与协作流程)。
二、学习指南合理性与帮助性分析
(一)合理性分析
贴合课程核心定位:软件工程课程的核心是 “工程化思维” 而非 “纯技术编码”,指南中 “理论 + 工具 + 协作” 的模块设计,精准覆盖了课程重点,避免陷入 “只学代码忽略流程” 的误区;
难度与节奏适配:从基础理论到工具应用,再到实践落地,模块递进符合初学者的学习规律,不会因内容过深或过散导致学习混乱;
实用性强:推荐的 Git、Jira 等工具,不仅是课程常用工具,也是互联网行业实际工作中的必备工具,学习后可直接衔接职业需求(如后续产品工作中与开发团队协作时,能理解版本控制、项目排期逻辑)。
(二)对个人的帮助性分析
补充产品相关能力盲区:指南中 “需求分析”“项目管理” 模块,能直接提升我在 “PRD 撰写”“需求拆解” 上的能力(如用例图绘制可帮助我更清晰地梳理 PRD 中的功能逻辑),弥补之前自我评估中 “PRD 不规范、需求拆解不准” 的短板;
助力团队协作:作为 SOSD 实验室设计组成员,指南中 “团队项目协作”“不同角色配合” 的内容,能帮助我在实验室项目中更好地与开发成员对接(如理解开发中的 “模块划分” 逻辑,让原型设计更贴合技术实现);
衔接职业目标:我的目标是成为产品经理,而软件工程中的 “生命周期管理”“质量管控” 思维,能让我在未来工作中更懂开发流程,避免提出 “技术无法实现” 的需求,提升与开发团队的协作效率,同时也为 “产品全链路思维” 的培养打下基础。
综上,这份学习指南既符合软件工程课程的学习逻辑,又能精准匹配我的个人能力短板与职业发展需求,具备较强的合理性与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