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的流通已成为推动产业创新的核心动力,但随之而来的隐私泄露、合规风险与信任壁垒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埃文科技的隐私计算平台(PrivLink)通过构建架构层、控制层、认证层三重安全防线,为数据流通提供了一套兼顾安全、效率与合规性的全栈解决方案。本文将深入解析其技术逻辑与实践价值。
一、架构层
隐私计算平台采用去中心化组网架构,支持星型与网状两种部署模式。在星型结构中,数据通过独立的Exchange节点中转加密信息;在网状结构中,参与方直接点对点通信,避免第三方中转带来的泄露风险。这种设计确保原始数据始终保留在本地,仅传输密文或加密参数,从物理层面实现“数据不出域”。
平台集成同态加密、秘密共享、不经意传输等多种密码学协议,根据场景动态适配最优加密方案。例如,在医疗联合研究中,医院本地数据通过同态加密生成特征值,仅汇总加密后的统计结果(如“35-40岁患者药物有效率78%”),原始病历全程不离开内网。
通过自研FPGA/GPU加速卡优化加密效率,将同态加密等复杂运算速度提升50倍以上,显著降低通信延迟与能耗。
二、控制层
平台基于RBAC(角色访问控制)模型,支持字段级权限分配。例如,银行内部数据分析师仅能查看脱敏后的客户部分字段(如隐藏身份证号后四位),而高风险操作(如模型发布)需多重审批流程。这种设计既满足《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最小必要原则,又防止内部越权行为。
记录所有用户行为(如数据申请、模型训练、查询调用),形成可回溯的操作日志。某金融机构曾通过审计日志快速定位异常模型下载行为,阻断了潜在的数据泄露风险。
联合建模过程中的临时全局模型需经可信执行环境(TEE)验证完整性,并通过链式存储结构保障存储安全;项目全流程(数据审批、节点管理)均纳入合规审计框架,确保符合GDPR、HIPAA等法规要求。
平台内置300+安全计算引擎,支持16任务并行处理,提供Paillier同态加密、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等15种算子,用户可灵活匹配场景需求,平衡安全性与计算效率。
三、认证层
隐私计算平台已通过工信部信通院与国家金融科技评测中心双认证,其安全假设的明确性(如密码协议开源可审计)和系统实现的可靠性(SSL/CA认证)均获官方背书。在金融场景中,平台支持SM2/SM4国密算法,满足《数据安全法》对敏感行业的加密要求。
平台深度适配国产化环境,包括麒麟/统信操作系统、海光/华为服务器、达梦/南大通用数据库,为政务、金融等关键领域提供自主可控的数据流通基座。
通过机构认证与多因素身份核验(如生物识别),平台构建“永不默认信任”机制。例如,在联邦学习任务中,参与方需完成双向证书验证,且每次模型参数传输均需数字签名确认,杜绝中间人攻击风险。
结语:
埃文隐私计算平台的三重安全防线,本质是将合规要求转化为技术语言。其价值不仅在于解决单点问题(如加密性能或权限管理),更在于构建了一套可扩展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在政策合规性上呼应《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在技术前瞻性上融合异构算力与国密生态,在商业场景中支撑金融、政务、医疗的跨域协作。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加速,此类“合规新基建”将成为平衡安全与创新的关键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