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
ai在设计行业的具体应用
AI 在《灵笼》制作中的核心应用案例
1. 动态捕捉数据优化与 AI 渲染
艺画开天动捕指导丁诗莹明确表示:"我们通过 AI 深度学习算法对动捕数据进行高效修复并优化实时渲染流程,能显著降低制作成本,提升工作效率。"这一技术应用使《灵笼》第二季动作戏流畅度提升 40%,场景细节达到电影级质感。
2. 场景建模与渲染效率提升
《灵笼》第二季全面应用 Unreal Engine 5 引擎,结合 AI 技术实现了场景搭建效率提升 3 倍,灯光调试时间减少 70%。这一技术突破使制作团队能够处理更复杂的场景和更精细的画面效果:
- 毛孔级角色建模:角色建模精度达到 "毛孔可见" 级别,马克 "兽化" 时皮肤纹理的拉伸、肌肉纤维的颤动清晰可辨
- 高精度生物设计:噬极兽鳞片实现 0.1 毫米精度的动态解算,负子兽抛投幼兽时的肌肉收缩符合生物力学
- 超高细节渲染:单帧毛发渲染量超过 200 万根,大幅提升视觉真实感
3. AI 辅助基础建模与资产生成
AI 技术在《灵笼》基础建模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生物设计和重复性资产处理方面:
- 噬极兽群战场景:第二季新增 "AI 生成的百万级噬极兽群战场景",成为该季技术亮点之一
- 基础建模成本降低:AI 辅助技术的应用使基础建模成本降低 30%-50%,虽然高端精修环节仍需大量人工投入
- 分镜制作效率提升:中影年年的 AI 系统通过分析《灵笼》等 300 余部国漫构建的数据库,将单集分镜制作时间从 72 小时缩短至 4 小时
4. 数字内容生产平台构建
艺画开天自主研发了 "数字影像交互系统平台",将动画制作各环节的数据和流程进行整合,实现了项目全程 "无纸化" 开发:
- 跨平台数据互通:通过十余个软件平台的数据互通,实现上下游环节协同合作
- 自动化制作流程:将原画存储到中央服务器,方便下一环节自动检索使用,打通上下游,实现跨环节操作
- 实时渲染与高品质输出:通过数字摄像机对动捕演员进行动作捕捉、数据采集,实现实时渲染和高品质输出
5. 制作效率与成本的量化分析
《灵笼》作为国内单分钟成本最高的动画项目,通过 AI 技术应用实现了显著的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
技术应用 | 效率提升 | 成本降低 | 具体数据来源 |
---|---|---|---|
AI 动捕数据优化 | 动作戏流畅度提升 40% | 单集渲染成本降低 40% | |
UE5 引擎 + AI 渲染 | 场景搭建效率提升 3 倍,灯光调试时间减少 70% | 未明确量化 | |
AI 辅助建模 | 未明确量化 | 基础建模成本降低 30%-50% | |
整体制作流程 | 制作周期缩短 30% | 单集渲染成本降低 40% | |
单集制作规模 | 总镜头数超 1 万个,特效难度指数级增长 | 单秒成本约 8000 元 |
ai对于设计行业的变革
效率与成本的革命性提升
AI 技术正在显著改变设计行业的生产效率与成本结构:
应用场景 | 效率提升数据 | 成本降低数据 | 来源 |
---|---|---|---|
方案设计阶段 | 89.9% 受访者将 AI 应用于初步方案阶段 | 初步方案阶段成本降低 30-50% | |
效果图制作 | 扩初方案中效果图制作应用率达 81.1% | 效果图制作时间减少 50-70% | |
整体项目周期 | 制作周期平均缩短 30% | 单集渲染成本降低 40% | |
建筑可视化 | 4K 效果图渲染时间从 12 小时减至 3.5 小时 (↓70.8%) | 硬件投入减少 25% | |
影视动画 | 场景迭代效率提升 300% | 特效预算缩减至传统方式的 1/5 (↓80%) | |
工业设计 | 汽车零部件模型制作效率提升 60% | 基础建模成本降低 30-50% |
技术实现原理:AI 通过自动化流程和智能辅助,将设计师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如《灵笼》动画采用 AI 深度学习算法优化动捕数据和渲染流程,使单集渲染成本降低 40%,制作周期缩短 30%。《黑神话:悟空》利用 AI 扫描技术,使单个建筑模型后期处理算力相当于传统影视特效的 3-5 倍,但整体效率大幅提升。
行业影响:效率提升不仅缩短了交付周期,也使设计服务价格更具竞争力。以建筑设计为例,方案评审时间从两周压缩到两天(减少 85.7%),使设计师能够承接更多项目,同时保持高质量交付。
工作流程的根本性重构
AI 正在彻底改变设计行业的工作流程和协作方式:
1. 设计流程的颠覆与重塑
传统设计流程是线性的:概念→草图→建模→渲染→修改→成品。AI 介入后,流程变为并行协同模式:
- 并行创作:AI 可同时生成多个方案方向,设计师进行评估和选择,实现 "先发散后收敛" 的创作模式
- 实时反馈:AI 辅助工具提供实时渲染和效果预览,如 UE5 引擎的 Lumen 系统实时计算光线传播,无需传统光照烘焙
- 全流程渗透:AI 已渗透到设计全流程,从灵感生成 (76.3%)、参考收集 (77.5%) 到效果图制作 (54.0%),形成闭环辅助系统
2. 协作模式的变革
AI 打破了传统设计的协作壁垒,实现了跨地域、跨专业的高效协同:
- 多团队实时协作:异地协作版本冲突率降低 90%,参数化平台支持二维三维一体化设计
- 客户参与度提升:90% 使用 AI 进行虚拟游览的设计师表示客户对项目更感兴趣且投入更多
- 产业链协同:AI 打通上下游环节,如《灵笼》动画通过 "数字影像交互系统平台" 实现项目全程 "无纸化" 开发,将原画自动存储到中央服务器,方便下游环节检索使用
3. 质量控制体系的革新
AI 正在改变设计质量控制的标准和方法:
- 自动化质检:AI 辅助质量检测系统自动识别画面问题和逻辑错误,提升成片质量
- 标准化与个性化平衡:AI 通过模块化分解传统制作工序,建立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柔性生产体系
- 数据驱动决策:AI 分析大量历史数据,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受众审美期待,优化设计决策
创意生成与表达的范式转变
AI 不仅提升效率,更在深刻改变设计创意的生成与表达模式:
1. 创意生成方式的变革
- 灵感拓展:AI 通过分析海量设计案例,提供设计师未曾考虑的创意方向。如 Midjourney 等工具可根据文字描述生成多种风格的设计方案
- 概念验证加速:AI 快速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视化方案,使设计师能在项目初期快速验证多种可能性
- 风格迁移:AI 可学习特定设计师或流派的风格特征,并应用于新设计中,实现风格的延续与创新
2. 表达能力的突破
AI 极大扩展了设计师的表达能力和技术边界:
- 细节精度提升:《黑神话:悟空》中 AI 扫描技术捕捉的细节精度达 0.008mm,能捕捉面部表情、衣服褶皱和发毛等细节
- 真实感增强:UE5 引擎结合 AI 技术实现了照片级真实感,如《灵笼》中角色建模精度达到 "毛孔可见" 级别
- 交互体验升级:AI 使设计从静态展示向动态交互体验转变,增强用户参与感和沉浸感
3. 设计思维的进化
AI 正在重塑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
- 从执行到决策:设计师角色从 "执行者" 向 "决策者" 转变,更多精力投入创意构思和方案评估
- 系统思维增强:AI 辅助使设计师能更全面地考虑设计的系统性影响,如环境、用户体验和可持续性
- 跨界思维融合:AI 促进不同设计领域的思维方式融合,催生更多创新解决方案
人才结构与技能需求的深度调整
AI 应用正在重塑设计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就业结构:
岗位类型 | 需求变化 | 技能要求变化 | 来源 |
---|---|---|---|
方案设计师 | 需求增加 25% | 需掌握 AI 辅助设计工具,如 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 | |
效果图制作师 | 需求减少 15% | 需掌握 AI 渲染优化和后期处理技能 | |
技术美术 (TA) | 需求增长 40% | 需精通 AI 算法与美术表现的结合应用 | |
全流程设计师 | 需求增长 35% | 需具备跨领域整合能力和 AI 系统驾驭能力 |
人才技能转型路径:
- 基础技能升级:43.7% 用户认为 AI 学习门槛适中,58.1% 受访者表示非常愿意学习 AI 工具
- 复合能力培养:设计师需要同时掌握传统设计技能和 AI 应用能力,如《黑神话:悟空》团队既懂 3D 扫描技术又懂游戏引擎的复合型人才
- 专业深化与跨界拓展:一方面在专业领域深化,另一方面拓展跨领域知识,如 AI 算法原理、用户体验设计等
薪酬结构变化:掌握 UE5 实时渲染的动画师薪资较传统岗位飙升 35%,熟悉 Substrate 材质系统的设计师薪资较同行高出 45%。多平台协作人才薪资溢价最高可达行业均值的 2 倍,招聘需求年增长率达 87%。
行业边界消融与跨领域融合
AI 正在打破传统设计行业的界限,促进跨领域融合与创新:
1. 设计领域之间的边界模糊
- 建筑与产品设计融合:如 UE5 技术在建筑可视化和汽车设计中的共同应用,使两个领域的设计方法相互借鉴
- 视觉传达与用户体验设计融合:AI 辅助工具使设计师能同时处理视觉表现和交互逻辑
- 游戏与影视设计流程趋同:《黑神话:悟空》和《灵笼》等项目展示了游戏引擎技术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使两个领域的制作流程日益相似
2. 设计与技术的深度融合
- 设计 - 技术一体化团队:成功的设计项目越来越依赖设计与技术专家的紧密协作,如《灵笼》动画的 "数字影像交互系统平台" 开发团队
- 技术赋能创意表达:AI 技术成为创意表达的重要支撑,而非简单工具,如 UE5 引擎的 Nanite 和 Lumen 技术为设计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表达可能性
- 数据驱动设计决策:AI 分析用户数据和市场趋势,为设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使设计更贴合用户需求
3. 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
- 设计与生产一体化:AI 使设计直接驱动生产,如参数化模型直接输出生产级 CAD 图纸,设计落地周期缩短 50%
- 跨行业协作增强:设计公司与 AI 技术公司、硬件制造商等建立更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创新解决方案
- IP 全产业链开发:如《灵笼》IP 通过 AI 技术实现多形态开发,从动画到游戏、衍生品等,形成完整生态系统
预测ai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基于当前 AI 应用情况,设计行业未来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1. 技术发展趋势
- AI 与设计工具深度融合:AIGC 与设计软件的工作流整合将进一步深化,工具间壁垒将进一步消融
- 生成式 AI 应用扩展:从图像生成向 3D 模型、动画、交互体验等多维度扩展,如 Luma AI 等工具将手机拍摄转化为 3D 模型
- AI 辅助决策系统成熟:AI 将不仅辅助执行,还能提供更智能的设计决策建议,基于大数据分析和用户反馈
2. 行业变革趋势
- 设计服务模式创新:从项目制向订阅制、平台化转变,如 Figma 等工具的协作平台模式
- 个性化大规模定制:AI 使设计能够实现 "大规模个性化",满足每位用户独特需求
- 虚拟与现实融合设计:AR/VR 设计工具普及,使设计从屏幕展示向沉浸式体验转变
3.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挑战 | 影响 | 应对策略 | 来源 |
---|---|---|---|
创意同质化风险 | AI 生成内容趋同,缺乏独特性 | 加强设计师个人风格培养,建立差异化创意流程 | |
就业结构变化 | 部分传统岗位减少,新岗位涌现 | 设计师主动学习 AI 技能,向更高端创意角色转型 | |
数据安全与隐私 | 设计数据泄露风险增加 | 建立安全的数据管理体系,采用加密技术保护核心创意 | |
版权与知识产权 | AI 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问题 | 行业协会与法律机构共同制定 AI 设计版权规范 |
1、革新性技术一定会从被大众抗拒,到最后集体顺从。
2、目前AI技术在落地层面的一些局限性。
3、AI时代对设计师的真正意义在哪里?
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大家发现,AI本质上还是一种工具升级,而用工具还是需要人,而人首先得是专业人士。
简单来说,如果你连冷暖色都没搞清楚,连设计风格都不知道,连怎么安排设计中的主次信息,什么作为设计主体更适合表达主题都没谱的话,AI工具就只是一个玩具而已。要通过AI生成一个完全符合设计师需求的画面其实需要大量尝试,有时候甚至还没有收获,而且获得的结果通常需要二次加工,这个加工就离不开设计师本身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