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
变电站:“区域总电源”,把高压电(如 220kV)变成 10kV,是所有下游设备的电来源;
开闭所:“10kV 中转站”,把变电站来的 10kV 电分给周边的环网柜和配电站;
环网柜:“10kV 小节点”,给配电站分支供电,还能让线路 “手拉手” 备用;
配电站:“家门口的变压器房”,把 10kV 电变成 220V 家用 / 380V 工业电,直接送进用户家。
2、四者协同工作逻辑:电力从 “电网” 到 “用户” 的路径
按 “电压等级从高到低、功能从‘分配’到‘终端供电’” 的顺序协同,形成完整的配电链条:
第一步:变电站降压电网主干的高压电(如 220kV)输送至变电站,通过主变压器降至 10kV 中压电,再通过 10kV 出线分别送往不同区域。
第二步:开闭所分配变电站的 10kV 出线先汇聚到开闭所(尤其在大面积区域),由开闭所将 10kV 线路 “分流”—— 一部分送往周边环网柜,一部分直接送往大型配电站或工业用户。
第三步:环网柜分支 / 互联开闭所的 10kV 线路再通过环网柜进行 “细化分支”:比如在城市道路沿线,环网柜将主线路分支到小区门口的配电站;同时,环网柜将多条 10kV 线路连成 “环网”,确保一条线路故障时,另一条线路可替补供电。
第四步:配电站供用户环网柜或开闭所的 10kV 线路最终接入配电站,通过配电变压器降至 220V/380V 低压电,再通过低压开关柜分配到居民家的电表、商铺的设备或工厂的机器,完成 “电力最后一公里” 的输送。
3、比对
对比维度 | 变电站(Substation) | 开闭所(Switching Station) | 环网柜(RMU) | 配电站(配电房) |
---|---|---|---|---|
核心功能 | 高电压→中压(如 220kV→10kV)转换、区域电源分配 | 10kV 线路汇聚、分配、联络切换 | 10kV 线路环网连接、分支、故障保护 | 10kV→0.4kV(220V/380V)变压、低压配电 |
电压等级 | 输入:110kV/220kV/500kV+;输出:10kV/20kV | 仅 10kV/20kV(中压) | 仅 10kV/20kV(中压) | 输入:10kV;输出:0.4kV(低压) |
核心设备 | 主变压器(大容量,50MVA+)、高压断路器、互感器 | 10kV 开关、联络柜、保护装置 | 10kV 负荷开关 / 断路器、熔断器 | 配电变压器(小容量,200kVA-2000kVA)、低压开关柜 |
是否含变压器 | 有(主变压器,高压→中压) | 无 | 无 | 有(配电变压器,中压→低压) |
规模与占地 | 大型厂区(数千 - 数万平方米) | 小型厂房 / 配电间(20-50㎡) | 模块化柜体(1-3㎡,无需厂房) | 配电房(10-100㎡,依容量定) |
服务对象 | 下游配电网(开闭所、环网柜、配电站) | 下游环网柜、配电站、大型用户 | 下游配电站、小型用户 | 终端用户(居民、商铺、设备) |
系统定位 | 配电网的 “电源源头”(高压→中压枢纽) | 配电网的 “中压中转站” | 配电网的 “中压节点” | 配电网的 “最后一公里变压点” |
典型场景 | 城区、工业园区的区域电源核心 | 新城区、大型社区的 10kV 分配枢纽 | 道路旁、小区入口的 10kV 分支点 | 小区、写字楼、工厂内的低压供电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