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第十七天

今日核心任务是攻克数据结构中的二叉树,整个学习过程更像一场逻辑拆解与规律验证的实践,而非单纯的知识记忆。

从定义入手,明确二叉树“每个节点最多拥有两个子树”的核心规则,这一约束让它区别于普通树,也为后续的遍历和操作埋下了逻辑伏笔。先在草稿纸上手绘了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的结构,对比两者在节点填充顺序上的差异——完全二叉树“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填充规则,后来才明白是为了适配数组存储,减少空间浪费,这是结构与应用场景绑定的典型体现。

下午重点突破遍历算法,这是二叉树操作的核心。我用同一棵示例树(根节点为A,左子树B、右子树C,B的左子树D)分别演练了三种深度优先遍历:前序(A-B-D-C)、中序(D-B-A-C)、后序(D-B-C-A)。最初靠“根的位置”死记顺序,但手动推导三次后发现规律:前序是“先拿根,再左再右”,中序是“左完拿根,再处理右”,后序则是“左右处理完,最后拿根”。这种从“死记”到“理解逻辑顺序”的转变,让遍历效率明显提升。

最有收获的是发现二叉树的“递归本质”。无论是求深度、找节点,还是遍历,递归解法都异常简洁——因为每棵子树本身就是一棵二叉树,符合“大问题拆解为小问题”的递归思想。我尝试用递归写了中序遍历的代码,仅需几行就实现,对比迭代解法的栈操作,更直观地感受到了数据结构特性与算法思想的适配性。

不过仍有遗留问题:完全二叉树的节点数计算(当深度为k时,节点数在2(k-1)到2k -1之间),虽然记住了公式,但对推导过程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迭代法遍历中,栈的进出时机仍需多练才能形成条件反射。

http://www.hskmm.com/?act=detail&tid=37668

相关文章:

  • vue3+elementPlus el-date-picker 自定义禁用状态hook 建立结束时间不能小于开始时间
  • [优先队列] P3611 [USACO17JAN] Cow Dance Show S 题解
  • 搜维尔科技将携手Xsens|Haption|Tesollo|Manus亮相IROS 2025国际智能机器人与系统会议
  • 【做题记录】贪心--提高组
  • 如何炫酷地使用集合划分容斥
  • 简单云计算算法--20251023
  • 处理空输入踩的坑
  • latex输入公式
  • 【为美好CTF献上祝福】 New Star 2025 逆向笔记
  • XXL-JOB(5)
  • 蛋白表达原理与关键要素解析
  • Ramanujan Master Theorem
  • 顾雅南的声音美化课堂
  • C++案例 自定义数组
  • 【周记】2025.10.13~2025.10.19
  • 背包
  • 10.23《程序员修炼之道 从小工到专家》第二章 注重实效的途径 - GENGAR
  • 玩转单片机之智能车小露——LED闪烁实战
  • ord() 函数
  • 2025.10.23总结 - A
  • 大模型 | VLA 初识及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应用
  • ExPRT.AI如何预测下一个将被利用的漏洞
  • Redis中的分布式锁之SETNX底层实现
  • 攻击模拟
  • 2025家纺摄影公司推荐,南通鼎尚摄影专注产品视觉呈现
  • AI元人文构想的跨学科研究:技术实现与人文影响分析——对自由与责任的再框架化(DeepSeek基于Ai元人文系列文章研究)
  • Python---简易编程解决工作问题
  • 日总结 16
  • 比赛题解 总结
  • DM8 安装包 for linux_x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