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指南:CISO如何通过风险评估提升安全防护

Cyber Risk Assessments: Risikobewertung hilft CISOs

分析
2025年9月26日 · 5分钟阅读 · 风险管理

企业具体风险知多少?

安全负责人经常被问及当前最大的网络风险,但企业面临的具体风险程度究竟如何?CISO应当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通过网络安全风险评估,CISO不仅能识别企业具体风险,还能直观展示工作成果。图片来源:Elnur – shutterstock.com

定期评估的必要性

随着年龄增长,许多人会定期进行体检。这种方式能早期发现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网络安全领域同样如此:定期风险评估能帮助安全团队识别漏洞和优化潜力,但此类评估尚未全面普及。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四大优势

CISO将风险评估纳入工作后可获得以下收益:

  1. 识别漏洞
    评估帮助企业发现IT基础设施、网络和系统中的安全漏洞,从而在漏洞被利用前及时修复。

  2. 优化资源分配
    通过评估结果明确关键资产和高风险系统,CISO可优先处理最紧要的风险,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3. 满足合规要求
    GDPR和PCI DSS等法规明确要求进行风险评估(如数据保护影响评估),帮助企业避免罚款和法律后果。

  4. 智能决策与成本控制
    评估让企业全面了解网络风险,既能制定精准的风险缓解策略,又能实现更有针对性的安全投资。

聚焦数据风险

企业数据是网络攻击的主要目标。根据IBM《2025年数据泄露成本报告》,单次数据泄露事件平均造成444万美元损失。与可重建的基础设施不同,一旦数据被盗将无法挽回。

全球数据风险现状

对700多家企业的近100亿云对象分析显示:

  • 每10个云数据集中有1个向全员开放
  • 缺乏多因素认证(MFA)的账户更易被攻破(微软数据显示99%的被盗账户未启用MFA)

实施建议与潜在收获

企业通常不清楚自身数据存储位置和访问权限。通过耗时仅2-4小时的数据风险评估,可获得包含可操作建议的详细报告。评估过程还可能暴露其他安全问题,例如:

  • 进行中的网络攻击
  • 已使用15年的Kerberos密码

定期开展风险评估不仅能推动数据安全进步,还能为管理层提供直观的改进证明,使CISO的安全工作成果具象化。

延伸阅读:四步降低网络风险指南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 公众号(办公AI智能小助手)
对网络安全、黑客技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安全公众号(网络安全技术点滴分享)

公众号二维码

公众号二维码

http://www.hskmm.com/?act=detail&tid=19986

相关文章:

  • 藏好自己,做好清理——悼念沈劫匪先生有感
  • macbook m1 安装telnet
  • 低空经济:从政策热词到生活日常——中国低空经济全景解析与杭深模式对比 - 教程
  • 指数函数的特征
  • 生猪
  • git merge driver简介
  • 在 Linux 中安装和配置 NTP 服务器和 NTP 客户端
  • Android15音频进阶之车载多音区调整解析(一百三十七)
  • 微信二次开发社群机器人接口
  • FireDAC(Master-Detail 功能)主从表查询
  • 极氪汽车火山引擎:AI数据专家“上岗”,注入“分钟级”数据洞察力
  • C++面试宝典 01 new/delete/malloc/free关系
  • Ansible + Docker 部署 MinIO 集群
  • ​​万用表与电流探头测量电流信号的技术对比分析​​
  • flink运行时架构 - --
  • k8s命令
  • wifi亮灭屏机制--系统修改
  • 自动遍历测试利器:开源工具AppCrawler 配置全解析
  • 得帆云ETL全新版本升级驱动数据高效流转
  • Windows 的图标没有及时更新
  • 拒绝 “能源糊涂账”!MyEMS 如何让中小企业能耗管理 “秒上手”?
  • 【海内外多个支持单位|学生优惠|高录用快见刊】第五届管理科学和软件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MSSE 2025)
  • 电天下dq123.com搜索功能全新升级,AI加持,焕新垂直行业搜索体验!
  • 中小微企业能源管理 “入门神器”:MyEMS 开源系统如何低成本实现专业级管控?
  • jinja2和角色管理和集合
  • 挖同行墙脚!有稳定供应商的客户怎么下手构建?
  • 视频融合平台EasyCVR在智慧工地中的应用:构建安全、智能、高效的“云上工地”
  • 开源技术崛起:中国如何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基础设施
  • 250928
  • 地图商业授权共享 - no